(抗击新冠肺炎)中国经济战“疫”录:中国发力为中小企业解“燃眉之急”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为企业纾困再度发力。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
根据会议部署,除疫情最严重的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以上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
中小企业一直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此间分析人士表示,这一举措切中了当前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可有效缓解其资金压力,有利于稳就业、稳经济。
当前,中国各地已陆续开始复工。但对中小企业而言,生产经营重回正轨困难重重。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约86.5%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其中近30%反映影响“特别严重”,将导致亏损。资金紧张是企业最大压力之一,近九成企业账上资金撑不到三个月,能支撑半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因经营困难、资金难以为继,近50%受访企业已有裁员安排。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此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餐饮、零售等行业对现金流的依赖程度比其他行业更甚,而这些行业企业又以中小微企业居多。相比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往往“家底”更薄,抗风险能力较弱。关键时刻,企业如果能被“拉一把”,现金流不断裂,渡过难关的希望就大一些;否则,也许只能彻底关门了之。
张连起表示,考虑到人力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之一,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全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减免今后几个月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实现了普惠与精准相结合,可显著减轻企业负担,稳定预期,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稳定就业。“这说明政府真正看到了企业的难处,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为企业纾困的同时,这一新规也考虑到了多重目标的平衡。官方称,实施该政策充分考虑了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等情况,可以确保养老金等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中小企业尽量不因为现金流紧张而裁员,不少地方已经送出多个专属政策“红包”。
早在2月2日,苏州市政府就出台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10条政策,重点为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北京也规定,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以返还部分失业保险费;截至4月底,中小微企业职工平均人数如果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持平或增长,可一次性获得补贴。
浙江宣布为小微企业降低水电气等成本,其中工业用水价格、用天然气价格均下调10%,期限为3个月;小微企业如果不裁员或少裁员,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在张连起看来,今后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比如,如果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返还上年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企业如果没有能力支付员工工资,可允许他们借贷发工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也表示,应继续加大金融支持、信贷支持力度,让企业稳定预期和信心,逐步恢复生产,疫情之后开足马力。“稳住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也稳住了就业增长的大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