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三角、珠三角到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先行示范区深圳到千年大计雄安新区,从民生企业到互联网科技公司,各地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广大国民的生活节奏,而且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小的冲击,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在万众一心向疫情发起总攻之时,有序复工复产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工厂”的机器声逐渐响起来,这正是中国经济“抗疫力”的最好宣示,既给企业界、广大民众吃下定心丸,也稳定、增强了全球经济信心。
中国经济“抗疫力”源自中央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无论是长期的国家建设、改革、发展实践,还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都一再得到有力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防控疫情与稳定经济两手抓、两不误,在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利用充足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出台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有序复工复产。财政部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优惠,央行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精准施策,为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恢复经济活力提供了坚强保证。
中国经济“抗疫力”源于底盘稳韧性强。面对国际国内影响经济风险因素不断上升的严峻局面,我国政府始终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研究出台、全面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举措,持续保持了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总基调,表现出非凡的韧性;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工业门类齐全的“世界工厂”,14亿多人的“世界市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九成……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小池塘,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经济“抗疫力”源自创新活力勃发。近些年来,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遗余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经济升级,推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优势正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竞相涌现,为中国经济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交通、文旅、酒店餐饮等领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与此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空前活跃。得益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部分线下生产生活、消费场景快速向云端转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在加速成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夺取抗疫情稳经济“双胜利”,拥抱疫散花开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