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高基点 力求新突破

来源: 作者:本报记者 高云才 发布时间:2020-04-07 15:16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在此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吗?谷物能够自给吗?百姓家里要不要囤粮?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和“三农”问题专家。

国内粮食供应充足

粮食够吃不够吃,要看粮食产量究竟咋样。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十六连丰’,国家米缸,充实无忧。”

重农抓粮,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2019年,实现了粮食产量“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目前,正是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全国各地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表明,今年夏粮丰收的基础较好,当前,越冬小麦3.32亿亩,苗情稳定,一二类苗居多。土壤墒情较好,作物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今年,粮食丰收基础继续夯实,从在田粮食作物整体情况看,预计夏粮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够不够吃,还要看粮食库存咋样。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近年来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核定并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满足城乡居民口粮需要。

目前,我国稻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完全可以满足和覆盖居民直接间接消费需要。2019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口粮产量接近3.5亿吨,平均到每个人就是大约250公斤。

“国内粮食完全够吃,犯不着去囤粮。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咱国家米缸里有这么多米,还有啥不放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总体看,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考验。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粮食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衡量粮食产能的标准,一是粮食生产制度供给,二是粮食产能转型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立了粮食制度供给方略,从制度上保障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党中央确立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生产制度供给,在于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三稳的结果,就是粮食供给稳。”张红宇表示,稳政策,要强化制度供给。要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稳面积,要稳住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稳产量,就是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确保今年粮食丰收,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要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转型升级,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粮食供给的新理念,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藏粮于地,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两区”安排。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技,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强化降耗技术。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总量,化肥、农药利用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落实粮食生产不松劲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当前,如何落实粮食生产不松劲呢?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春播生产要环环紧扣、季季紧抓,指导农民把种植意向落地,把关键措施落实,全力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目标。

——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责任。

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这个“指挥棒”作用。今年准备把春耕生产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省(区、市)粮食面积和产量要稳定在上年水平,各省(区、市)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层层把责任压实。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国家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释放了重农抓粮的信号。要进一步落实好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这些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保护和调度农民种粮积极性。

——搞好精细指导服务。

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选择300个粮棉油生产大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针对疫情的影响,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创新服务方式,指导好春耕生产。

“粮食生产是保供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魏后凯说,搞好粮食生产,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5日 02 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