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疫”而上 科技新势力加速崛起

来源: 作者:梁爽 发布时间:2020-02-25 16:09       

  专家指出,在科技创新加持下,抗疫稳经济按下加速键。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加速普及,既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也将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企合力“科技抗疫”

  基因检测、疫苗研发、大数据监测、红外测温、空气成像……一大批企业研发的先进科技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崭露头角。

  西安高新区的企业拿出了不少“硬科技”。西安九索数据技术公司发挥在大数据汇总、清洗、筛查、分析、预测等方面的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排查、疑似、确诊等数据跟踪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撑;西安中科创星及其相关企业捐赠的红外血管成像仪简单易用、成像清晰、定位精准,提高了救助效率。

  “我们还开发了‘进知解’疫情防控子平台,为企业派送拟返岗人员集体免费电子体检大礼包,通过在线大数据扫描、信息核查比对,有效排查自1月22日以来在重点疫区有活动轨迹的人员群体,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帮助338家企业和重点项目核查56158人。”西安高新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创新发展局副局长邓巍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不少地方正密集推出“科技抗疫”新政。2月18日,上海市科委发布《关于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通知》,再推“新十条”科技应急措施。其中提到快速启动应急攻关专项,实施经费包干、首功奖励制。鼓励企业投身疫情防控和创新转型。支持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此前,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也推出包括支持防疫抗疫项目研发产业化在内的十条举措支持科技“战疫”。

  相关支持举措还将加码。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21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科技攻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疫苗研发方面,多路线部署并行推进研发,预计最快的疫苗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

  科创赋能复工复产

  “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随着用户需求进一步增长,数据还将不断刷新。”腾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为了满足海量用户对远程办公需求,腾讯会议已经正式面向全国用户免费升级开放300人会议协同能力,直至疫情结束。

  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均鼓励企业采取线上办公、弹性办公、网络云办公等办公模式。与此同时,嗅觉灵敏的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全力助推“云”服务。

  在制造业一线,智能制造等也焕发出复工复产的生机。

  来回穿梭的智能AGV小车,运输全程自动化、物料全程不落地的生产现场,不停挥舞机械手全自动精准作业的智能化机器人,物料自动识别且自动出库的智能立体仓库,大量智能软件系统也在提供有力支撑……山东浪潮智能工厂正在开足马力生产高端服务器。

  “我们的智能工厂2月3日就已复工,目前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0%。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高,智能工厂的复工进度和复工效率要远远好于传统工厂。与传统工厂相比,智能工厂用工人数至少下降一半,生产效率却能提高2.5到3倍。”浪潮集团副总裁孔亮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工厂订单量非常多,生产任务相当饱满,可以满足不少地方政府防疫信息化装备需求。

  政策上也在持续发力。工信部办公厅2月18日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

  地方层面,广东省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推出一批加码政策。从工业互联网供给端、需求端、升级端“三端”发力,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市场力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并重点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创新转型步伐加快

  专家指出,科技创新既是抗疫的有力工具,也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要以更大力度支持和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试验应用,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为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指出,互联网和数据智能技术助力科研检测、信息服务、疫情防控等,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出现了新的生态。疫情之后,有望走上大规模的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过程,对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布局智能制造方面,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实现了效率和产能的极大提升。”孔亮指出,未来面对成本控制、用工短缺挑战以及更好满足客户交付效率要求,制造业必须系统化和自动化,智能工厂无疑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大方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姚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催化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受技术稳定性、网络支撑力、方案成熟度等因素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仍未能有效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需求。下一步,要在技术联合攻关、网络设施升级、应用试验推广、成熟方案推介等方面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大释放,众多领域将成为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姚磊说。(记者 班娟娟 钟源)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