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只要质量搞上去、品牌立起来、环保做到位,传统产业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产业链涵盖全门类”“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说起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不少企业总会把答案指向中国制造产业链完备这一点。
在为完备自豪的同时,也有企业忧心,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规划,或要完成环保指标时,那些被贴上传统“标签”的领域和环节往往首先被迁出或关停,由此影响到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迈向高质量发展,瞄准高新产业、发力高端制造固然重要,可传统产业也决不能被轻视、忽视乃至“嫌弃”,因为它才是实体经济的“底盘”所在。
从体量上看,传统产业仍是制造业的主体。工信部数据显示,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尤其在当前风险和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把传统产业巩固好提升好,实体经济才能更有底气。
从贡献上讲,传统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端和支撑。新产业、新动能不会“横空出世”,而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衍生、成长起来。比如,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传统汽车的基础,新材料的诞生也要仰仗传统材料。新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高大上”的半导体行业离不开传统的电镀,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也需要传统的焊接制造环节。如果把传统环节当作负担“甩掉”,产业链就不再齐全,生产传导就会中断,新产业也就会如同空中楼阁。总之,完善优化产业链、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传统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持续在传统产业深耕细作,才能固本强基、有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从重要性来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为关键紧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网速更快、高铁更多,还有更高质量的马桶盖和电饭煲,纺织、服装、家电、食品……一个个传统产业不仅是稳就业、稳外贸的重要砝码,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经常听到企业家说这样一句话:“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只要质量搞上去、品牌立起来、环保做到位,传统产业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地方政府来说,擘画发展蓝图时,不能忽略传统产业,不能搞“一刀切”式的迁出与关停,而要给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更多耐心和扶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那些传统行业中的企业,也要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模式、管理创新,让生产更符合环保要求,让产品更适合市场需求,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8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