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大家都叫她周娣,她说,我不是这个娣啊,是这个“菂”。
在古代,“菂”指莲子。周菂出生在2001年,那年中国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举国欢庆。父亲为女儿取名菂字,期盼着她也像莲花一样清纯和美丽。周菂自懂事起,一直把父亲寄予的希望,深深地留在心底。
生长在云南的周菂,活泼可爱。她2019年毕业于技工学校,去四川雅江两和口电站实习三个月。从云南到四川,稚嫩的丫头第一次远离亲人,周菂隐隐约约有过落寞。
起先并不知道,等待她去实习的是既“笨重”又艰险的“桥机”岗位。
“桥机”,就是桥式起重机,也称“天车”,似一轮月儿挂在天空。它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
缓慢而有力的“桥机”,与纤巧的姑娘,听起来并不“登对”。但周菂有一股儿钻研和认真学习的韧劲。她把每一天的实习看成磨练的机会。实习结束了,周菂的“桥机”操作技能被评定为“优级”。
不久后,三峡水电建设集团下达招收员工的指标。位于浙江安吉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已经拉开了战幕,急需招收一批会操作的“桥机”工。
周菂,成了第一批被招收者中的唯一女性。
这是她第一次来浙江。
“轰隆轰隆,哐哒哐哒……”安吉天荒坪深山沟,施工现场的各种声音震耳欲聋,向着大山里的各个隧道口漫延开来。周菂仰望巨大山洞的最高端,似黑夜的天幕漫无边际。设备安装、施工中的电焊火花“哧哧哧”地向四处飞溅,如火树银花不夜天。如此壮观的大场景,不同于实习时的境况,姑娘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与好奇。
长龙山地下中心机房,是电站的要害。六台机组需要在这里安营扎寨,阵势早已全面铺开。
即将乘上“桥机”现场操作了。周菂很紧张,又很兴奋。
需要她操作的是一台大型“桥机”。起初,周菂是在师傅的后面跟班,心理压力并不大。她慢慢地尝试了小物件的吊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信心,便自告奋勇地向师傅提出,让自己来操作大物件的垂吊。施工现场人手紧张,师傅也很了解周菂过硬的操作技能,尽管只是经历了短短的磨合期,师傅还是放心地把这副“重担”压在了周菂的身上。
悬在高空中的大型“桥机”,这下只剩下周菂一个人独立操作了。
每次跨入操作台,就像攀登峻山一样,要经过无数个陡峭的台阶。途经的又是一条狭长的岩壁,脚下另一侧却是百米深渊,让人眩晕、惊恐。从“桥机”工作台往下看,地面上的施工人员,都成了一个个“小不点”。周菂每天像一只欢快轻盈的燕子,“飞”到“巅峰”上的工作台。随后,这只小巧的燕子,便借着钢铁的臂膀化身“大力士”,挑起货真价实的“千斤重担”。电站领导与员工们看在眼里,都赞叹她是一个聪慧灵敏又性格沉稳,精气神里散发出灿烂阳光的好姑娘。
可是,天天吊起那么大的物件,高空中又要反反复复地调整位置,绝对不能伤害到地面上的人,心理压力特别大。“桥机”岗位有时还需要白天黑夜连轴转,小姑娘在山洞里待久了,新鲜感褪去,疲劳和枯燥油然而生。
“爸爸、妈妈,我这些日子天天失眠了,我在这里挺不住了啊!”电话这头,周菂姑娘哭了。父亲、母亲开导女儿:“小菂啊,任何工作都有它的两面性,但它真的能锻炼人啊。”“不要哭。我们经常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微信取得联系,爸爸妈妈就在你的身边。”父母亲的一番话温暖了周菂姑娘,她心头上的愁云也慢慢驱散了。
大家都看好周菂姑娘,她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强,尤其是在垂吊重大物件时,采用什么方法,寻找最佳着陆点,周菂的方案常常是最好的。公司一份鉴定表这样评价周菂:她爱岗敬业,“桥机”独立操作能力强;她困难面前不退缩,脏苦累活无怨言;她奋勇争先,团队关系很融洽。
大型“桥机”,有“三个钩”:一个大钩可以垂吊二百五十吨的庞然大物;一个小钩至少可装吊五十吨;一个葫芦也可起吊十吨钢材。有时大钩与小钩并用,对技术要求特别高,加上一些大型设备外形不规则,重心不居中,需要转身、翻位时,难度更是倍增。周菂勤学苦练,掌握了大小两个挂钩并用,精密控制物件左右晃动的技巧。她一边听着地面指挥员口令,使物件腾空与着陆精确到位;一边观察四周是否有障碍物,避开人群多的地方。学本领要经历“铁杵磨成针”的过程,需要慢慢地摸索,一次次地尝试。周菂开始领悟到职业带给她的成长。
本领在手,周菂却不想做“独行侠”。她把团队融洽看成是增强“战斗力”的秘诀。特别是与大家一起谈论工作的时候,周菂可以借此机会向师傅和同事请教。工作之余聚会或食堂餐桌上,也像朋友一样拉家常。这样的交心,对周菂帮助很大,当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时,她一个人在高高的工作台手握操纵杆,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艰苦环境的不断磨练,让周菂变得越发坚强,越发成熟。在这份平凡而普通的工作里,她学会了不断思考,下次怎样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完美。揣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年轻的“桥机”姑娘,一天天在成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7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