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大忙,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钢架育秧大棚里,一块块长方形的育秧盘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效率提高了不少,还节省劳力,真省心。”合作社负责人王程淋说,原来采用常规育秧,4个人一小时能培育60块育秧盘,现在采用“流水线播种”,每小时能培育800块育秧盘。“账算下来,今年的人工费能比去年节省10余万元咧。”
育秧盘在“工厂”里度过一周时间后,将被移到田间,开始秧田育秧。“与人工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不仅安全、快捷,而且出苗又齐又壮,每亩可增产10%以上。”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袁敬勇说,新式育秧还可以每亩田节省125平方米以上。“省下来的地可种植其他作物,每亩再增收100元左右。”
工厂化育秧基地不仅满足合作社需求,还给其他小规模种植户提供育秧、机耕、机插、植保等社会化服务。“全套算下来每亩440元左右,大大方便了农户,目前合作社服务的稻田面积已经达到1000余亩。”王程淋说,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稻米多是订单销售,售价比一般大米每斤要高出0.8到1.3元。
“通过试点带动,彭山水稻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增加农户种粮收入,巩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袁敬勇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