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招聘”火爆 天上真会掉下好职位吗?

来源: 作者:解絢 发布时间:2020-04-25 12:13       

  随着疫情之下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一向被誉为“金三银四”(每年3月和4月)的春招也姗姗来迟。而疫情影响下,不少人力单位推出了线上“云招聘”活动,通过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传统的招聘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成为了疫情之下火起来的新模式。与此同时,今年应届毕业生达到了874万,在疫情的影响下纷纷通过“云招聘”的方式寻找合适的工作,也为“云招聘”加了把“火”。当春招遇上了“云招聘”,一拍即合的两者真的能擦出火花吗?

  “云招聘”遍地开花

  一边是急于复工复产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另一边是接近900万的毕业生正在走在求职的道路上,如何撮合双方的供需则成为了疫情之下招聘的关键所在。

  今年2月,教育部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毕业生可登录活动平台及各有关网站专栏参加求职招聘。作为“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的合作方,包括猎聘网、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在线招聘网站,纷纷上线了专区和相关招聘专场,采用“云招聘”的方式来为企业和求职者服务。其中BOSS直聘就推出专门针对应届生的线上招聘专场“春雷行动”,雇主可以在BOSS直聘App上进行直播宣讲,与应届生实时沟通。

  除了在线招聘网站外,诸如腾讯、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在疫情之下也成为了“云招聘”的好手。据支付宝方面介绍,今年3月,6万家企业与支付宝一起举办了“百万人无接触”招聘会,24小时不打烊持续到6月底,预计通过支付宝平台参与人数将超百万。而在腾讯会议上举行的第九届海内外科研学术人才(全球)网络招聘洽谈会更是让来自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科研学术人才可以直接与60余所高校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展开线上面对面的洽谈,将海内外科研学术人才招聘会成功搬到了“云端”。

  “云”上真会掉工作下来吗?

  不管是企业人力资源专员,还是应聘学生,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技术上,都还未能完全适应线上招聘“一条龙”。

  “线上招聘的形式,对于职场人士可能比较适合,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应聘经验,完全采用线上的方式实际效果未必理想。”据广州一家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在他们利用“云招聘”的方式招聘时发现的问题还不少,“对于一些求职者而言,在线求职的方式对于他们的求职成本的确降低了,但是同时也让他们更多的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虽然求职的机会多了,但是对待求职的态度和认真程度远不如线下,这对于招聘人员而言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从今年的“云招聘”情况来看,虽然面试的数量增加了不少,但是offer的匹配和拒绝率比往年却升高了很多。“这从某种角度上,反而让招聘的效率降低了。”

  不仅是用人企业认为“云招聘”模式还不够完善,在求职者看来,“云招聘”目前也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招聘形式。“在技术上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作为应届毕业生,小程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认为,虽然各大在线招聘企业和互联网平台都在声称其系统的强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求职者求职还是并不轻松。“学校组织招聘活动时一般会邀请多个用人企业同时在线,但是可能是双方网络的原因,不同的企业的宣讲和面试等进程可能会出现延迟,这对于招聘效果来说会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小程还表示,由于最近不少平台都在集中进行招聘活动,这就导致某些用人企业可能要同时面对多场招聘会。“在一些线上招聘中,用人企业的HR无法做到全程在线,所谓的面试也就变成了简单的‘收简历’。”

  扬长避短用好“云招聘”

  据中青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如今火爆的“云招聘”还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全部需求,但是有63.16%被访者认为线上应聘比线下更便利,82.11%希望“空中招聘”能在日后成为常态,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云招聘”在疫情期间某些场景下,的确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一般的职业相比,教师的招聘需求更为复杂,而且也需要直接的交流,‘云招聘’在疫情期间为教育教师的招聘解了燃眉之急。”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为期一个月的“2020年长三角师资春季招聘专场”正式启动,据介绍,相比往年的线下招聘会,本次春季师资招聘专场将搬至“云端”:借助腾讯云资源进行全程视频面试支持,用人单位可以在指定时间开通视频面试室,求职者可提前录制试讲课短视频或视频简历,还能通过“校长直播间”直接与校长进行交流,而求职者只需要登录微信小程序“师聘在线”进行注册和报名,就可以参与这场“云招聘”。

  “从整个招聘流程来看,某些环节适合线上,但线下环节仍然有必要。因此,线上线下结合可能会更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云招聘”只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招聘手段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切实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是除了目前营利性的网络招聘平台以外,应该加大公益性网络招聘平台的建设,进一步降低招聘成本;二是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在做好一般性信息的筛选基础上,提供更多招聘所需的定制化的信息筛选技术支持渠道。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