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器人”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 作者:王井怀 发布时间:2020-01-15 15:14       

新华社天津1月14日电题:一个“机器人”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井怀

出生于北京,成长在天津。卡雷尔机器人一天天“长大”,也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14年,一群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专家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不过,年幼的“机器人”很快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原本在北京六环办公,这里日渐走高的办公成本,渐渐压得“机器人”喘不过气来。事实上,很多成长型企业在创业初期都面临类似的困惑:留在大城市,成本太高;想去小地方,可人才匮乏。

好在,几乎与卡雷尔机器人诞生同时,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加快协同发展步伐。这对千万个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了。

这个“机器人”举目遥望,眼光投向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渤海湾畔的天津滨海新区。对北京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这片新热土有足够的吸引力:这里有大量建设用地,可以让先进制造业大展拳脚;房价只有中关村的1/5左右,降低了企业的成本;通过发达的城际铁路,由津返京只需半小时左右。

更重要的是,2016年11月天津成立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这是中国跨省区市的一个全面改革试验区,是京津两地落实协同发展的一个试验田。“这也是卡雷尔机器人能‘走’到天津的一个桥梁。”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利说。

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介绍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植入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基因,把中关村成熟的发展理念、优质资源、配套服务拓展延伸到渤海湾。“‘机器人’不用担心水土不服了。”

2017年起,先是工厂后是研发部门,这个“机器人”一步步走到渤海边安家。面向汪洋大海,“机器人”登上广阔的新的奋斗舞台。

尹利说,滨海新区的办公成本仅是中关村的1/4,还有滨海、中关村两地优惠政策加持,一身轻松的“机器人”很快进入茁壮成长期。“为了让我们安心研发,科技园帮我们对接金融机构,创造展示的机会。” 尹利感慨地说,随着“机器人”个头越来越大,又免费获得一栋楼作为办公新场地。

2019年,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双目视觉技术”获得天津市的支持,“这可以让机器人像人眼一样观察、理解世界。”同年,在天津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卡雷尔机器人成为大会唯一指定服务机器人,并收获几百万元的订单。

迁到天津以后,小“机器人”成长为小巨人。2019年,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到上一年的3倍,获得多家风投机构的青睐。目前,这位“机器人”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医院、图书馆、银行和政务大厅等,一跃成为国内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在卡雷尔“机器人”新家的不远处,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的天津港。“未来,我们的机器人要从这里出海,开创中国人新的梦幻时代。”尹利说。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