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湖北省武汉市,民生社区磨子桥,华中港行公司的5名员工在社区内巡检。他们日常的工作是帮助社区消毒、值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得知,有些地方基层社区医生被要求必须上门面对面随访每一位从疫区返回的居民时,她很着急:“这是有一定风险的,随着疫情的进展,大家不断总结经验,应该及时调整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在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的病毒,迟春花说,部分地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医生)对密切接触者上门面对面随访,在交流的同时还要填写纸质的表格,基层工作人员病毒暴露风险很高。同时,如果密切接触者是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虽然暂时没有症状但是具有传染性,工作人员不仅容易被感染,同时变成了“移动的病毒源”,有可能感染接下来要随访的居民。
迟春花进一步解释说,基层的防护设备很简单,不可能随访完一户换一身防护服,而且严格的话,还要洗澡,这些在基层完全做不到。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面对面随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疫情发生以来,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平均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每名社区工作者面对350名群众,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十分辛苦。
社区防控疫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迟春花说,社区医生在随访居民时,一般是问从哪个地区回来、时间、交通工具、自身以及同行人员情况等,这些信息基本上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者视频获得。如果特别有必要,基层工作人员应该在做好必要的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的基础上,到住户家门口,开门与戴口罩的居民距离一米以上进行沟通,“隔空喊话”是可行的。
2月1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社区防控必须讲科学。据了解,各地已经意识到,上门体温排查,共用笔和体温计可能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许多地方通过打电话、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与社区居民沟通体温测量情况。
此外,一些社区不再使用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登记方式,而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实时录入汇总,最大限度避免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
陈越良指出,社区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重视社区防控工作,要确保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供给。同时,各地也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自我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社区工作者最大限度用好现有资源。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更好开展防控工作,“技术支撑很重要,希望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应用开发”。
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保健科医生李燕明告诉记者,1月29日开始,她就和社区居委会配合,在社区中开展联防联控工作。针对近期从湖北武汉回到社区的居民,首先会劝说其居家隔离14天,在此期间,李燕明每天至少打两次电话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并在电话里告诉对方居家防护、消毒知识等。
针对北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迟春花建议地方基层医生,如果遇到要求上门面对面随访,要灵活机动,可以尝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其他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因为其他专业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基层工作人员在防疫具体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
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医生专业优势,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迟春花说,社区医生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因此如果社区医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那么这场疫情防控战役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迟春花表示,要想充分发挥社区医生的作用,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有一些不需要专业医务人员做的工作(比如在路口测体温等),完全可以安排其他人员去做。其次,一定要保护好社区医生这支队伍,尽量采用电话、短信、微信等信息化手段与居民进行沟通,把危险降到最低。
如果遇到患者前来当面咨询,迟春花建议,除了医生要做好防护,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戴好口罩,在患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口处,让患者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测量体温。每接待完一个患者,医生就要认真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此外,在咨询的时候,医生和患者应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一天门诊中,20%的患者是因恐慌而来
1月31日出门诊的经历让迟春花印象深刻。她大概统计了一下,当天约80%的患者是来开药的慢病患者,其中包括一部分来开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剩下20%的患者,基本上没什么病,只是想来开一些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有一位从日本东京回来的“患者”,身体没有任何不舒适和症状,也没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只是想让医生开一点抗病毒的药物。
迟春花呼吁,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科学防控。目前,新冠肺炎并没有特效药,更没有预防的药物。迟春花见过几位患者,由于担心患病,冒着风险反复多次去医院“看病”,就是希望医生给自己一个明确答复“到底得没得新冠肺炎”。实际上这样做有害无益。
迟春花强烈建议:如果两周内,没有去过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感染者,没有接触过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大家一定要待在家里,尽量不要去医院,在医院就医的过程反而交叉感染风险较高。
迟春花表示,当患者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心率超过120次,或者感觉胸闷、气短,血氧饱和度低于93%,这些症状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此外,全国多家机构(包括医院)已经开通线上诊疗服务,居民可以在家通过上网咨询医生或者电话咨询社区医生得到指导。
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曾呼吁,面对疫情要科学有效地防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迟春花在接受采访时也反复强调,面对疫情,千万不要恐慌,每一位民众的理性配合都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