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成新动能、新引擎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4-23 12:19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推出由群星演唱的原创歌曲《我们属于大自然》。

“浩瀚的海洋,江河绘山川。湖映云朵白,仰望蓝天蓝。”天地之美、四时之序、自然之物,如同多彩的万花筒,一幅生态优美的亮丽画卷徐徐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总书记阐发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对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实现多点突破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素有“动植物王国”美誉的云南,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5年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云南聚力打造 “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年发电量可达3600万千瓦时的洱源大佛山光伏电站是云南打造“绿色能源牌”的一个缩影。2019年,全省能源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能源产业连续3年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打好“绿色食品”这张牌,云南独特的自然禀赋条件决定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比较优势,2019年云南茶叶产量43.72万吨,中成药产量6.04万吨,水果产量802.73万吨。云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学榕介绍说,“云南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让‘七彩云南’的金字招牌更亮眼。”

在“塞上绿洲”山西省右玉县,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茂密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这里被人们称之为“天然氧吧”。 近年来,右玉县把生态作为第一资源,推进造林绿化,整合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小流域治理造林等项目,完成荒山绿化大片造林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2万亩,通道绿化补植提升25公里,绿化村庄25个。

在江苏省滨海县,从黄海滩头到灌溉总渠两岸,从射阳河边到废黄河畔,到处可见植树添绿的火热场景。自2018年以来,滨海县先后实施三期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完成造林3000余亩,营建沿海防护林带16.2公里,栽植各类苗木32.5万株,极大提升了海岸线绿化率和生态价值。

在湖南,加强农业环境治理,减施化肥农药,净化产地环境,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一直在行动。推动“精细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 防治“白色污染”,湖南对重度污染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土壤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

无论是云南、江苏、山西还是湖南,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终将变为美好现实,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摸准绿色发展脉搏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

摸准绿色发展脉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大唐国际在发展过程中不负地球绿。在“江南水乡”浙江绍兴,绍兴江滨热电公司利用厂房屋顶建设的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68.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15.500吨;在“天南重地”广东雷州,雷州发电厂的百万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烟气治理系统、全封闭除灰渣设施和工业废水等处理系统,环保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山水之都”重庆,彭水水电公司在坝前库区连续十年开展鱼苗放流活动,已投放胭脂鱼、岩原鲤、华鲮等鱼苗共计464万尾,对保护乌江流域的鱼类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领跑绿色发展,助力生态赋能,走进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高大的汽车入厂煤采样机已经成为“空架子”,路面上再也见不到接踵而至的“运煤大军”,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2018年实施的发电用煤“公改铁”措施。为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循环“生命之源”,公司开展深度优化用水及水污染防治改造项目,实现按质回收、梯级利用、分类处理、充分回用,每年可优化再利用水量约200余万吨。

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市,深圳近年来在低碳减排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防范气候风险》中,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位居第二。2018年深圳万元GDP能耗下降4.2%,如今的深圳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推广数量全国领先,PM2.5平均浓度处于副省级以上城市最好水平,“深圳绿”和“深圳蓝”成为深圳靓丽名片。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改善生存环境的必要举措,也是惠及子孙后代,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长久之计。

引导公众树立生态理念 地球日在行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我们指明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世界地球日是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今年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4月20日至26日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启。各地将推介内容科学健康,兼具时代性、艺术性的优秀科普宣传作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青岛市市北区,为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湖岛街道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在重庆市江北区,为迎接地球日,围绕“建设无废城市,践行生态文明”“改善空气质量,防治臭氧污染”等热门话题,推出动画、互动游戏;在山西省酒泉市,博物馆则发起网络直播互动,讲解科普知识,并带领观众进行“变废为宝”手工小制作。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主题宣传活动将主要以网络线上活动的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宣传。各地将加强与网络新媒体和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的联合,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作品。”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谈到。

“山水林田湖草与我们同呼吸,大爱泼墨美丽中国山青水绿。” 正如《我们属于大自然》MV中歌词诠释的一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珍视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珍爱地球,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所爱的大自然,必将因你我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