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控制疫情的传播,卫生防疫部门发出了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等号召,一些好的卫生习惯已贯彻到家家户户的日常行为规范中。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保护个体健康与防控传染病,长期坚持,需要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也需要配套制度和服务的跟进。
一些传统的卫生观念有待更新。以洗手为例,人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关于手卫生突出了三点,一是要勤洗手,二是要进门先洗手,三是在手部不清洁的情况下要避免接触眼、鼻、口区域。戴口罩,说起来容易,但只有正确佩戴和取下,才能有效阻拦病菌。
一些卫生习惯需要自我约束。被纳入重点防控的各类流行性传染病中,近半数主要传播途径均包括飞沫传播。有效缩小此类疾病的传染规模,需要保持自觉、利他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打喷嚏遮掩口鼻,在自身有发热咳嗽症状时主动佩戴口罩等。发病患者在家庭内部也应坚持上述行为规范。如今,有城市拟将“患流感戴口罩”写入地方性法规,更期待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是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
一些卫生规范还有待逐步推行。当前,我国的饮食习惯仍然以合餐制为主,就餐过程中发生的唾液交换,容易导致疾病传播。从卫生的角度来看,分餐制的优点十分明显。无论是营业性餐饮场所还是家庭内部,分餐制的落实要从餐具的消毒、餐具的分开使用、公筷公勺的摆放等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公共卫生相关立法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普法和执法工作也需要落实到位。要在法治宣传、加强执法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落实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如屡禁不止的病死家畜随地丢弃事件、流向餐桌事件等,需要配合病死家畜补偿机制、病死家畜处置指导与协助工作、相关责任人违法追溯机制等予以落实。
当前,在逐步复工复产、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的背景下,继续坚持“讲卫生”、少聚集,能够有效保卫抗疫成果。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预防”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讲卫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应有之义。(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