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植树节将至,你想种一棵树,但是单位或者学校没有组织,怎么办?可以从网上预约啊!2017年,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化平台启动运行,目前北京、内蒙古、安徽、陕西、湖北等10个省(区、市)开展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开通了各自的省级义务植树网络化平台。
当义务植树遇上互联网,参与的方式更加便捷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务植树中来。
“刚才看到还剩下100多棵树,聊会儿天的工夫就没了,幸亏我儿子报名早!”2月22日上午,武汉市民魏文芳收到儿子发来的报名成功截图,开心起来。
魏文芳口中的“树”,是“武汉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平台上,可报名参与义务植树的剩余量。当天,湖北省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向社会公布了今年全民义务植树总体安排。上午9时起,武汉市民可预约登记植树尽责,21个义务植树尽责点遍布全市15个城区(功能区)。线上报名通道开启不到2小时,武昌区义务植树点就已报满,随后,江汉区、洪山区、江岸区等6个区也陆续报满。
市民可通过网站或微信报名参加义务植树,证书也由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
魏文芳家有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照片,是20年前一家三口在武汉市江汉区京汉大道种下的一棵法桐树苗前的合影。那年,儿子吴家豪只有5岁,现在,吴家豪已是25岁的大小伙子,小树苗也长成了高大的行道树。
魏文芳说,1999年,她在电视上看到武汉电视台、原武汉市园林局联合举办“领养一棵树,绿化一片天”义务植树活动,便拨通了报名电话,带着一家人参加义务植树,一直坚持至今。
近年来,武汉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参加义务植树,组织了“植树+慈善、环保、生日、家庭、公益”等主题活动,建设了共青林、尽责林、人才林等主题林。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刘爱介绍,原来一般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义务植树活动,市民要现场报名并缴纳苗木费;如今,市民可以通过武汉全民义务植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报名,免费领取苗木。义务植树证书也从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
“植树虽然是一种季节性活动,但义务植树不能只集中在每年植树节前后,应该形成常态化。”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方义表示,2014年,武汉开发建设了常态化义务植树平台,设立义务植树、绿色武汉等栏目,从义务植树的方案制定、植树点勘探、树种介绍、植树技术流程以及养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
网络平台的便捷和专业,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植树热情。“去年通过网络报名植树的人数达5万余人,创历史新高。”刘爱表示。
2018年3月,武汉获批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第二批试点城市。当年5月22日,武汉“众森家园”项目上线,广大市民可通过网络捐赠。“这为没时间现场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提供了一个植树尽责的途径。”刘爱介绍,这些捐赠资金将直接汇入中国绿化基金会账户,专项用于武汉绿化建设。
精心设计线下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近年来,城镇周边可用于义务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宜林地大多处于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区域,组织大规模义务植树成本高、成活率低,不太现实。”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晋峰说,而网上义务植树的出现,则为化解这些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打开全民义务植树网,网站设计了造林绿化、抚育管理、自然保护和其他形式等八个模块。“如果不能亲自植树,网友可以点击‘网络参与’,履行一份社会责任。”王晋峰说。
公民一年内植树累计或换算任务达到3株,当年履行植树义务算作完成,经审核后,可在全民义务植树网生成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并可打印,超出6株任务量可申请国土绿化荣誉证书。
在全民义务植树网首页,可以看到各地组织的尽责项目。王晋峰介绍,陕西省于2017年12月18日发起的“我为大熊猫种竹子”项目,吸纳社会捐资64万元,发放尽责证书3500张。该项目由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策划,在该林场东西山寨竹子基地栽培大熊猫喜食竹类2000亩。预计到2024年后,每亩每年可供应大熊猫喜食竹200公斤。“该项目今年将进入计划实施阶段,项目资金将在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监督下严格使用。”王晋峰说。
陕西各地市还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了不同项目,渭南市韩城范家庄绿化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3月,韩城多个部门联合举办“母亲河畔·小树与我同成长”家庭义务植树活动。来自全市的200余个家庭来到义务植树点,参加家庭义务植树活动。
“当时,我们把电脑和打印机搬到活动现场,为参与植树的家庭现场打印、颁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河边没信号,就用手机流量。”韩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晓鹏说,“拿到证书的小朋友都很开心,父母纷纷把证书晒到朋友圈里。”同时,通过微信平台陆续公布“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榜,参与人数迅速增长,短短一个月时间5000余人次参与,募集资金近15万元。
“后来,我们就利用这15万元,再加上市里筹措的20余万元资金,对范家庄实施了绿化。经过这一年的管理,村里新绿植状况稳定。”王晓鹏说。
今年的植树节快到了。由于韩城工业园区比较多,韩城市绿化委为今年策划的项目,是对这些工业园区进行清理绿化。
“实践证明,通过互联网尽植树义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宣传阶段,一定要通过设计各种线下活动组织市民参与。项目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不然的话,新鲜劲儿只能维持几天,后续就没有动力。”王晓鹏说。
一树一证一码,既要种树又要养护
在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园——武昌区沙湖公园C区,一片低矮的海棠树林不太起眼,但仔细看去,每棵树上都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树名、尽责人、尽责形式、辖区、时间等信息,还配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树木编号、植树人、地点、树种等信息很快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去年以来,武汉建立了“互联网+义务植树”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将线上网络植树与线下实地植树相结合,由市民自行选择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并推行“一人一树一证一码”,对尽责者发放包含人员、树木、地址等信息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电子证书。按照时间、区域、树种等关键词,为树木设计了唯一的编码和二维码,并通过义务植树尽责牌显示。
#p#分页标题#e#“这个编码类似于居民身份证号码,码内包含树名、年龄、树木特性、生长变动等情况。”刘爱介绍,数据编号则按照时间区域的规则生成,这串数字不仅能准确记载植树信息,还将为今后“生态一张图”预留数据接口,每一株树苗都能准确定位在武汉的绿色地图上。
如今,武汉还在探索建立“义务植树”数据与信用积分相挂钩的绿色信用体系。去年10月,中国新时代新闻网,武汉正式上线“绿链森林”小程序,市民植树完成后,只需打开该小程序,利用手机的定位和测量功能“扫一扫”“点一点”便可现场完成义务植树登记工作。完成树木登记后,植树人便可以在地图上查看自己种植树木的位置,以及树木的高度、冠幅、基径等信息,随时跟进自己种下的树木情况。
“我们正在探索,让市民种树不仅能贡献生态价值,还能有更多获得感。”方义介绍,通过植树活动和树木的生长,植树人还将不断获得植树的碳积分,例如认养一株水杉可获10个碳积分,认养一株银杏可获37个。这些积分可用于交易,转化为实质性收益。
如今,“绿链森林”已在武汉园博园、戴家湖公园等地试点,植树人可以用参与植树和其他绿色环保活动获得的碳积分换取园博园门票或花卉等。方义表示,这一“互联网+义务植树”新模式今年将在全市推广,激励更多市民参加义务植树,形成广泛的生态自觉和绿色行动。(本报记者 张丹华 范昊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