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让慈善更暖心(民生观)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1-09 10:25       

  只有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做慈善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近日,笔者去吉林桦甸市采访,碰到一件暖心事儿:一位退役军人给当地乡镇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礼物——量身定做的崭新羽绒服。每一件羽绒服上,有孩子的姓名、身高、性别。可以想见,孩子们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私人定制”,会多么喜悦与感动。

  如此做慈善,其实并不易。要统计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再按照不同尺码去采购,整个过程会花去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比起简单送去一包包没有细分的衣物,这样做显然效果更好。只有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传递出的爱心才会更加实实在在。

  注重细节,才能贴近需求。什么才是人家最需要的东西,做慈善的人应该做到心中有底。通过耐心细致的调查,从小处入手,掌握准确。要是粗枝大叶,不管对方缺啥,想当然地送,肯定不受欢迎。笔者就采访过某村,村支书指着一大柜礼物苦笑。因为不符合农民的需求,这些东西有一大半是闲置的。

  注重细节,才能照顾感受。做慈善,除了东西要送对,送的方式也很重要。得照顾受助者的感受和尊严,助人最好不着痕迹。否则,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一位爱心人士曾告诉笔者,有一年,电视上播出了受助小姑娘的画面,结果她很伤心。在那以后,大家再去送钱送物时就特别注意一些细节,不再用镜头展示受助者。

  注重细节,才能避免浪费。做慈善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要花在关键处,否则,钱花了,物力、精力也搭上了,受助者用不上,很可惜的。前些天,笔者去采访,一位校长指着活动室里的电暖器说,屋里暖和了,孩子们今年可以在这上课了。以前冬天冷,就得把门锁上,活动室都闲置着。工作只有做实做细,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才能更有效果。

  做慈善要取得更好效果,关键在细节。很多时候,大家不缺爱心,缺的可能是细心。想告别走形式,就得扣住细节,提升精准度,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受助者真正的急和难。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9日 13 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