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农业生产的服务短板(话说新农村)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3-20 17:07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精准施策、长短结合,补上农业生产的服务短板,让一家一户农民有了“好帮手”,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农时不等人,眼下小麦要浇返青水、施基肥,怎么办?”防疫不误春耕,山东滨州市滨城区农机合作社推广的托管服务,解决了不少大户的难题。植保无人机一小时作业100亩,大型喷雾机效率是人工几十倍,乡亲们纷纷点赞,“新农具下田,咱足不出户也能春耕,省力又省钱!”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近些年,乡村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田保姆”。据统计,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17.3万家,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组织36.9万个。他们有能力、有经验,带动新技术、新品种落地,有效化解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今年春耕,新型服务组织大显身手,农业农村部提出生产托管服务要完成作业面积15亿亩次。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短板,经营规模偏小、集约化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大田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一条龙服务,而特色作物的服务需求相对滞后,马铃薯、棉花、油菜等机械化率仅30%左右。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抓生产方面轻车熟路,在如何找市场、打品牌方面能力不足。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补上农业生产的服务短板。日前农业农村部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2年,发展10万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

  补短板要精准施策。有的地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农民解决现实难题,农民见了实效,自然能更好更快地推广。针对服务组织发展实力普遍较弱的问题,不少地方通过成立联合社、打造产业联合体,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产业链分工协作,更好满足农民多元服务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补短板要着眼长远。一方面,多些政策“及时雨”,推进农机具、配套设施等要素抵押贷款融资,解决社会化服务组织“缺钱”难题;加强植保飞防、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培训,开展资质考核,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激活市场主体,政府部门营造好营商环境,鼓励经营主体抓住机遇,主动对接需求,多在关键设备和环节上下功夫,提升自身实力,真正服务好农民群众。

  补短板也要完善机制保障。要将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纳入财政优先支持范畴,统筹整合资金,给予税收优惠。推动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保障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合理用地需求。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紧密利益联结,鼓励新型主体带动更多普通农户,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让一家一户的农民多些“好帮手”,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有更强大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0日 18 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