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飘香:新技术助力茶生产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5-09 10:08       

起风了,白云翻过家乡的道道山坡,爬到林间树的枝丫上。经过祖辈汗水浸泡的茶树,叶尖上冒出片片新芽,像绿色细浪,一波拱一波。

离开县城,乘车进牛背脊山。挂在大山中的水泥公路,时而在山间盘旋,时而落入沟谷;时而舒缓,时而陡峭。打开车窗,天朗气清,但见绿意缓缓涌上来,又缓缓伏下去。行至胡家湾,清新的空气穿林漫坡而来,山风习习,茶园片片,雀鸟唱和。

车到山腰停车坪,老胡正在这里等着我。

老胡,1972年出生。当过兵,有军旅情结。他在这里开了家农家饭店。前有池塘,旁有修竹。宾主落座,暖阳下取一瓢山泉,煮上一壶新茶,质朴馨香。

在牛背脊山,高山云雾茶鼎鼎有名。“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这茶壮实匀整,白毫显露,清香高扬且持久,鲜醇甘爽而生津。

说到这带领乡亲们奔富的“宝贝茶”,老胡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茶叶并非刚需消费品,销路多少受了疫情影响。“本地客户的采购量大幅降低,外地客商进不来,我们就先把乡亲们的茶叶收过来,加工后存着,尽量保证茶农的收益。”

“可以试一试‘云’售茶,现在不是很流行吗?”我说。

“您有所不知,茶是‘情感消费’,需要切身体验。茶商收茶之前都要亲自开汤,茶汤鲜甜,入口顺滑,见了好茶才可以。不过通过网络‘云销售’,乡亲们也卖出些新茶,近千公斤吧。”老胡说,“好山好水出好茶,别看片片茶叶小,却承载着咱们乡亲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哩。”

老胡坚持要带我去那些茶园看看。一路上,只见院子里、田坎旁、斜坡上、小路边,山里四月杂花生树,芳菲满目。挨过窘困岁月的乡亲们,如今家家盖起新房,户户有了致富门路,将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活色生香。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此刻,从家园到茶园,到处活跃着乡亲们复工复产、采茶耕田的身影。

田野间翩然响起采茶歌。老胡竖耳一听,乐了,扯开嗓子吆喝起来:“大妈大姐,今天采摘标准还是单芽或一芽一叶,大小匀齐、老嫩一致、肥瘦相同啊。”“耳朵听出老茧了,不采病叶,不采伤叶,不采夹叶,严格采摘标准,是收茶‘硬杠杠’……”头戴遮阳帽、腰挎茶篮子的采茶人,用背书的腔调嬉笑着回敬老胡。素手轻挑之间,一片片鲜嫩的芽尖收入茶篮子里。她们或是受聘而来的采茶工,或是当地的散户茶农。

虽然茶农都有自己的茶山,但没有加工设备,所以他们现摘现卖,现场跟老胡扫码结算。

“你们莫怪哈,我收茶时碍于情面‘给面子’,最终茶卖不出去就会落得‘丢面子’。顾客的眼睛雪亮着呢,咱们可得出精品。”

回过头,老胡又和我念叨起来:“老话说,春分芽起身,一刻值千金。咱们这高山茶虽然芽叶粗犷,开采时间略晚,但别有风味。这段时间是茶农们的‘火线’三十天。”

采茶辛苦,制茶不易。高山云雾茶,柴火锅杀青,全手工精制出的一芽一叶口感饱满,香气馥郁。为了第一锅开园茶,制茶师傅足足准备了十几天,清洗篾匾、擦拭机械、检修线路、消毒厂房……虽然大体上只有“杀青、揉捻、烘焙、炒制”四步,但每道工序都是重头,决定茶的品质和卖相,马虎不得。

杀青工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首先,炒制茶叶需用双手在锅中翻炒,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茶叶的口感、香味全靠双手的触感与经验来决定。杀青的好坏决定茶汤的口感,揉捻的好坏关乎茶叶的形状,烘焙的时机决定茶汤的香气。

现在,完工出货的茶叶都做了统一的包装,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从茶叶采摘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都能实现质量追溯。这也是近些年山上引进的新技术。

牛背脊山上,青峰争出,山色空蒙;山脚下,溪水明皓,潺潺流淌。胡家湾百姓的日子,也如同山涧一样细水长流,滋润美好。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