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宁夏,在手机上可以和家庭签约医生面对面,村卫生室可以做健康体检,连DR、彩超也不用再跑到市级医院去做,老百姓的就医方式发生了巨变,医改工作更是被这种力量推动,呈现出更为立体化、全方位的深刻变革。”1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一个共同的热门话题:“互联网+医疗”。
2018年7月,宁夏被确定为国家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自治区政府联合出台示范区建设规划,初步搭建起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框架体系。
“过去,体检要去大医院,路远费时间。现在,只要一个手机预约,就会有大夫前来体检,甚至还可以实现北上广名医远程诊疗!”谈及当前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医疗的话题,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副市长陈艳菊给大家带来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银川市到北京看病的患者从过去每年上万名下降至7000人左右,极大地降低了医患诊疗成本。”
“银川市医院还专门建设电生理、影像、超声、胎心监测和睡眠监测等专项远程诊断中心。目前,已连接银川市及都市圈近300家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累计完成75万份心电图、15万份影像的远程诊断。2019年,最远连接非洲贝宁共和国,通过银川市的远程指导,帮助贝宁成功开展了疑难手术。”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已在宁夏多地陆续“发芽”,但这项工作的推进涉及多个部门,在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保”三医联动中,各部门尚未形成政策合力。
马科委员建议,从政策出台、标准制定上打通各方壁垒,要有大区域大格局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消除信息壁垒,畅通共享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卫生健康跨区域、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协同,避免造成不必要浪费。
“众人拾柴火焰高。行业内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打破传统壁垒,形成共识,同心协力推动这项工作。”孙广宏委员说,这需要做好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统筹设计和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加快建立共享的基础数据资源库,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优势,真正惠及百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童安荣委员表示,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网络安全制度框架,为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驾护航,尽快出台“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共建医疗服务平台,建立多层级、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良性健康发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未来可期,需要我们主动去拥抱。”童安荣委员说,“互联网+医疗健康”也许会给我们现行的医疗模式、管理制度带来颠覆性变革,但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要认知它、迎接它、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