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郝孟佳)今年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也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荀慧生先生诞辰120周年暨荀风毓骨:京剧荀派表演艺术的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12日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关注荀慧生、孙毓敏,关注荀派艺术、投身“荀学”研究、推动“荀学”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荀慧生生于1900年1月,1968年12月逝世,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他一生演了300多出戏,代表作有《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表示,京剧表演流派是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京剧艺术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戏曲美学精神的独特体现。在风云际会时代,京剧舞台流派迭起,大师云集,荀慧生无疑是京剧表演艺术天空中最灿烂的巨星之一。
冉常建介绍说,荀慧生受业或求教于多位名家大师,打下了梆子、昆曲、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等多方面深厚艺术基础。他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把继承的知识和技术加以灵活运用,在固定的程式套路中注入人物个性化的生命和灵魂,最终创造了独具特色与风格的荀派表演艺术。
孙毓敏是荀慧生的高徒,1959年孙毓敏进入荀慧生京剧团学戏,深得先生亲传。在数十年的京剧表演艺术生涯中,孙毓敏不仅学习和演出了众多荀派戏,还根据荀派艺术的特点和自身的创作了《姐妹缘》《宋宫奇怨》《一代贤后》《痴梦》《狮吼记》等一系列新剧目。无论是学习荀派的传统剧目,还是根据荀派的特点创造新剧目,孙毓敏都要结合自己的条件和理解,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剧目和人物进行改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美妙的艺术形象。
孙毓敏在著书谈艺术创新时曾引用了荀慧生1962年讲的一段话:“为了追求一种风格,达到一种境界,直到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总感觉距离目标还是非常遥远的,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事业,它具有这样的魅力,让人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个年轻的求艺者,需要不断前进。”
荀慧生先生的长孙荀皓说,孙毓敏所创的新戏新腔能做到旧中有新、新中有根,创新的根不脱离荀派艺术的风格和精粹,系统完整的归纳了荀派艺术的唱腔真谛。“我祖父过去常说一句话,‘要是学我就止于我,那就不好了’。”荀皓说,在这点上,孙毓敏先生也是听了她师傅的话,才创造出既有荀派艺术风格和精髓又有她本人特色的新戏。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认为,荀慧生先生是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创立的荀派艺术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为中华戏曲留下了一份丰富珍贵的艺术财富。孙毓敏作为荀派艺术最优秀的传承人,在继承、推动、发展、繁荣荀派艺术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和杰出贡献,使得荀派艺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如何传承和发展是全体京剧人的共同话题,虽然在理论总结、人才培养、创新创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总结、研究、发现。
刘侗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基础教学不主张进行流派剧目准确的传承,但是要打好基础,在高年级的时候也应该用流派剧目、流派的方法、流派的风格对学生们进行熏陶。“十七八岁的孩子,品格、人格、艺德趋于形成,若错过了时机,等到他们进到院团重新定位流派的时候就晚了。”
刘侗建议,京剧教学应该从方法、理论、途径、目标,包括教材方面作出更准确的科学的安排,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营养。与院团合作,搭建演出的平台,让学生们多一些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