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岁月静好,其实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阖家团圆的春节期间,有一群人与家人泪别,奔赴武汉战“疫”前线,他们是伟大的逆行者。来自全国各地一万多名医务工作者正奋斗在战“疫”的一线,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亦是来自平凡家庭的普通人。北京物资学院退休职工王杰的女儿王倩如是一名逆行者,曾经在SARS一线战斗过,这一次再次主动请缨,成为中日友好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大年初二(1月26日)就抵达武汉。王杰老人用平实的描述记录了女儿工作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努力抑制的担心和不舍,还可以看到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骄傲!以下是王杰老师的关于女儿的文章:
我的女儿叫王倩如,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护士长。今年过年女儿没有回家,为了让同事们过一个团圆年,大年三十她自己值24小时全班。在患者眼里我的女儿认真细致、体贴入微,在同事眼里我的女儿是个严格要求、身先士卒的好领导,在我的眼里她是令我骄傲的女儿。
王倩如护士长
自武汉大年二十九封城后,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全家每天都看新闻,关心疫情的发展。女儿嘱咐我们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女儿刚值完班初一还没过,在这个情况不明朗的时刻,就要准备去武汉战“疫”一线,全家人都不由得心里一沉,不想让她去,但是都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
大年初一(1月25日)女儿接到医院关于组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通知,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我知道,她是党员,是护士长,这个时候不能犹豫,就像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工作一样。医院领导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选拔工作,挑选20名经验丰富医护人员组成了中日友好医院首批赴武汉医疗队,女儿是这批逆行者之一。‘’
王倩如(左一)和同事们
女儿知道我很担心,安慰我说:“我是预备党员,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也是党对我的考验吧!我有03年非典的护理经验和技术,这次可以尽快的发挥作用,您放心吧,我们都会努力工作,保护好自己,一定会安全返回的。”虽有万般不舍,但是在这个时刻,不能给女儿拖后腿,我对女儿说:“爸爸相信你能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意休息,你保持健康才能救更多的人。家里的事,你也不用担心,我们都会处理好的”。
我把女儿参加赴鄂医疗队的事发到离退休通州支部群众群和家族群里,得到了朋友和亲友们的积极回应。远在杭州的姐姐发来微信,为倩如点赞,并祝早日平安回来;哥哥发来微信“期待着我们的倩如小英雄平安回来”;妹妹鼓励“老王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大家都嘱咐倩如注意身体,防护、休息、饮食安排好,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救治更多的人。她以弱小的身躯义无反顾的冲向抗疫第一线,为国出力,为民解忧,我们都很骄傲,盼望她早日完成工作回家。
初二(1月26日)上午,中日友好医院书记和院长对医疗队做了动员讲话,号召大家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团结一心,为救治工作做出应有贡献。当天晚上,由各大医院组建的北京市首批援鄂医疗队就抵达武汉。所有人安排好房间已到深夜,十一点半才吃上晚饭。
经过一天的培训,初四(1月28日)女儿就进入进入武汉同济医院病区,因为工作紧张不能及时跟我们联系,但在休息时,还不断给我们发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提醒我们做好防护,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
他们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隔离区有中日医院医疗队和山西医疗队共129名医护人员每天六班倒,每班四小时。在病房内要随时观测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值的异常情况,随时与导诊医生保持电话沟通。因身穿防护服,手套都要带双层的,给患者扎针输液变成一件很困难、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患者们都很配合,也非常感激,常用双手合十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轮班休息时她给我发微信说“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很辛苦,走出病区感到筋疲力尽,还要进行全身的十分繁杂的消毒工作,但我们感到精神头很好,也就忘记了苦和累。尤其感受到来自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力量及对我们的鼓励和信任,我们会对每名患者负责,让他们早日康复。”
女儿去武汉后,我们全家更加关注武汉的情况了,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看关于疫情的新闻。一晃快一个月过去了,看到女儿辛苦工作的照片,很心疼;看到前方的物资越来越充足,治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紧张的心情也稍稍放松了一点。希望在这些逆行者的无私付出下,疫情尽快过去,也让他们能够早点休息休息。
我退休前在物资学院成教学院(原物资部培训中心)工作,这段时间也感受到了学校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对老同志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也呼全校的教职工,尤其是退休的老人们,开学在即,返校的学生逐步多起来,也是考验我们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每个人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离退休工作处了解到王老师女儿赴武汉一线工作的事迹后,代表学校通过电话的形式慰问王老师及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了解家里的情况,询问家里有没有口罩、生活用品缺不缺,离退休工作处会全力帮助解决。
来源:北京物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