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日电 长安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6月30日举行,未到场的2020届毕业生及亲友、校内外师生、海内外校友和社会人士等125万余人在线参加了“云”观礼。校长沙爱民教授以《与祖国同频共振 从长安奋楫远航》为题,深情寄语2020届毕业生。
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沙爱民表示,国家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学生们身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希望学生们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担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以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的大情怀,勇挑重任、锐意进取的大担当,擎天架海、成就事业的大本领,放眼世界、纵观全球的大格局,助力中华巨舰劈波斩浪、化鲲为鹏,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世界瞩目的新奇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同学们,你们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奔涌的后浪,而今后浪入海,愿你们奋楫争先,一往直前。”沙爱民通过人民网寄语毕业生。
以下为沙爱民校长题为《与祖国同频共振 从长安奋楫远航》的发言全文——
今天注定是一个特殊而难忘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毕业典礼,共同庆祝2020届本科生和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奔向人生的新旅程。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辛勤抚育你们的父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校园里,欢迎同学们顺利返校的“山河无恙,花满长安”寄语,已悄然换作通往五湖四海的“毕业牌”,一转眼便要与你们挥手作别,欢送同学们踏上全新的征途。这几天,我经常看见你们在逸夫图书馆、修远湖、彩虹女神等校园标志性景观前合影留念,大家一定很珍惜眷恋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让时间定格,在这个略显匆忙的毕业季,再好好与老师道一声感谢,与同窗拍一张照片,与室友说一句珍重。今天,有很多同学没能到现场参加毕业典礼,为了弥补遗憾,如果大家愿意,母校欢迎你们在以后的任何一年返校,参加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打乱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生大课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活绝非一帆风顺,各种困难、挫折、挑战时刻伴随我们,并构成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感悟社会和人生中获得历练和成长。我很欣慰地看到,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长大学子勇敢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以不同的方式投身战“疫”洪流。魏子尧、王嘉川等同学筹购防疫物品捐赠给医院;徐嘉圻、孙世博等同学参与消杀医疗废弃物、运送医疗物资等志愿服务;徐卓立随父亲奋战在雷神山医院施工一线;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秦岭大山开展支教扶贫,助力山区抗“疫”。越是危难当前,越显初心本色。你们以实际行动汇聚起点点微光,涓滴入海、聚沙成塔,生动诠释了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谢谢你们为社会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健康贡献的青春力量!
面对疫情大考,长安大学的发展动能不减,“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获批设立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你们见证了即将迎来七十华诞的长安大学日新月异的新姿态、迈步争先的新突破。与此同时,长大学子的成长步履不停。你们当中有吴俊毅这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大使,有卞巍皓这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的获奖者,有王兴龙这样携笔从戎、抗洪抢险的钢铁男儿,有王祚鹏这样发表多篇顶级期刊论文的学霸,有金振广这样入选“全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优秀学子,有作风优良、矢志报国、一身戎装闪耀校园的最后一届武警国防生们,更有许许多多以长大为舞台、以在座各位为主角的青春故事,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缔,融入长安大学69年的校史文化,为“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写下了新的注脚,成为滋养新一代学子积极进取、上下求索的精神土壤。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学们,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们生逢其时,使命在肩,在经历更多风雨的同时,也必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担负更重大的责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中,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不惧风雨、砥砺前行,让青春在无愧时代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胸怀家国、心系人民的大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血脉相连、唇齿相依。新时代新青年只有追求“小家”与国家同声相应、个人与人民同命相依,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收获取之不尽的智慧和力量。我校彭建兵院士一直从事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毕业来西安不久便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一生和终身的事业,与这块黄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带领团队历时30余年,攻克了地裂缝与黄土滑坡防控系列难题,揭示了盆地松散沉积层变形破裂动力学机制,提出了地裂缝成因新观点,为国家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选院士后,他依然表示“要为第二故乡贡献自己的所有才智,带领团队继续为这块土地、为这块地方的人民做工作。”彭院士这种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更值得大家努力去发扬光大。希望同学们都能扛起立业兴国的责任,展现兼济天下的情怀,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奋斗中升华人生。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勇挑重任、锐意进取的大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建国后首批建立的高校之一,69年前,长安大学的前辈们从兰州、从北京、从全国各地,辗转来到西安,始终秉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去哪,党的事业发展需要我们去哪,我们背起行囊就出发的无私担当,修天路,测经纬,筑广厦。进入新时代,长大人更是积极作为、锐意进取,瞄准国家建设发展需求,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大国重器,以交通八方、顶天立地的专业精神,扎根西部,服务行业,奉献社会。今年5月,广东虎门大桥悬索桥发生异常振动现象,引发全国高度关注。我校李加武教授团队克服疫情影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夜以继日地奋战整整一周,找到振动原因并检验了可行抑振措施,助力虎门大桥在十天内恢复了交通。同样在今年5月,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完成了峰顶测量任务。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以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校友为代表的长大力量,迎难而上,克服极限自然条件对人体和设备的挑战,以非凡的勇气和实力为高精度测定珠峰高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都是新时代长大人拼搏奋进、勇挑重担的生动事例。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中创造不负时代的璀璨人生。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擎天架海、成就事业的大本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如何应对变局、寻求新机,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都是一场重要考验。风险并不会天然蕴藏着风口,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面对挑战时迎难而上,勇攀高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我校校友景强,加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十余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现场管理工程师,成长为海中桥梁“尖刀连”的指挥长,带领团队克服了多项世纪工程建造中的难题。作为“现代世界第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总工程师,郭雁池校友率领团队在机场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过硬的能力本领是他们承担大国工程建设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坚实基础,在新任务、新挑战中努力提升、不断成长,为他们敢于向“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进军、担当交通强国建设重任增添了强劲动力。同学们,国家的发展需要你们在发愤自厉中成长成才,希望你们充分做好随时担当大任的能力准备,由跟随者、同行者成长为开拓者、引领者,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练就大本领,成就大事业。
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新青年,要有放眼世界、纵观全球的大格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支持和响应。中国不仅在全球格局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与国际形势休戚相关,与全人类的梦想息息相通。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学校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一大批长大人秉持中国情怀、国际格局,投入到国际重大工程建设,特别是主持建设了马尔代夫最重要的岛屿连接工程,参加建设了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新铁路,设计建造了东非地区首条高速公路,在共融共通、互学互鉴中把我国交通行业标准和关键技术推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长大声音。希望你们胸怀天下,以开阔的眼界、科学的视角,深入思考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需求,坚持不懈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你们身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愿你们担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始终坚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大情怀、大担当、大本领、大格局,助力中华巨舰劈波斩浪、化鲲为鹏,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世界瞩目的新奇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同学们,你们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奔涌的后浪,而今后浪入海,愿你们奋楫争先,一往直前!长相思,在长安,谢谢你们为母校增添的欢声笑语、蓬勃朝气和青春能量。母校永远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