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试卷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试题将学科内容与国家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胸怀祖国、关注社会,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自觉肩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试题充分考虑疫情对中学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设计题目,重视考查基础和主干知识,科学设置难度梯度,合理控制试题信息量、考生思维量和作答文字量。在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首考之年,试题坚持变中求稳、稳中有新,既保持了命题理念、试题风格和总体难度水平的稳定,又优化了试题的设问形式,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丰富评价手段,深入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确保顺畅衔接和平稳过渡。
一、展现抗击疫情中的制度优势和民族精神,加强劳动教育考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试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试卷第2题以“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邮票为背景,方寸之间记录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第20题呈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凸显“中央统一指挥、各方协调配合”的制度优势。题目首尾呼应,以抗击疫情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韧性和活力,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增强立德树人的时代感。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事体验活动,展现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明确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试题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机械化自动化时代感受传统农耕生产方式,认识农业劳动对于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重要作用,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体味劳动之意蕴,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自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关注脱贫攻坚、垃圾分类、协商民主等现实议题,反映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202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试题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制造业减税降费”“平台经济”“利率的调控作用”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关注互联网时代的规模效应,关注经济调控工具的运行逻辑,理解中国经济航船何以行稳致远。
“全国人大对外交往”的系列工作,展现了人大在促进国际友好交往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一份提案到健康福祉”的运转过程以小见大,生动展现了宏大国家治理中的敏锐细节。“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相关数据,展现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行动,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今年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试题将我国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政策演进历程多维呈现,让学生对生态治理问题形成更加直观的感触,引导学生从现象层面的归纳概括进入到政治学、哲学本质层面的思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社会、认识社会。
试题顺时而为,既有宏观视野的铺陈,又包含微观视角的透视,多维度反映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成效,切实强化价值引领。
三、聚焦学科关键能力,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有机融入试题,合理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试题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结构,考查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综合理解与系统掌握。试题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长远发展,对来自真实生活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构,恰当选择学科任务,体现学科关键能力要求,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合理评价。
“市发展改革委的便民查询和价格监测”“饮料行业的结构变化”“不同市场的菜价差异”等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情境,要求学生秉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地、历史地考察经济社会现象,对相关问题形成整体认识,并能灵活运用学科理论、学科思维方法对“身边的政治学”“身边的经济学”作出科学阐释,建构出有创新精神的观点与思路,提升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智能技术的便与不便”,体现对学生反思与评价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反思科学技术应用背后的社会公平和道德伦理规范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北京2022年冬奥色彩系统”以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色彩元素为载体,用诗意语言融合自然风物,渲染出传统色彩文化中包含的深邃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提升文化认同。
试卷最后一题以“化”字落笔,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在深远的精神意境中展开思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增强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四、与北京历史文化风貌相融合,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相契合,与北京经济社会生活相结合,凸显首都特色
试题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在素材的选取上多方位展示了首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让学生在最熟悉的身边事中感悟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现首都风采。
“城市规划的公益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将目光着眼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通过“探寻中轴线”“探秘‘自行车高速路’”“寻找玉河”“城市公共空间观测与营造”等课程内容的展现,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现实空间格局,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和法治精神。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话题,介绍了北京丰富多姿的博物馆文化资源,让学生深刻理解博物馆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功能,明晰“打造博物馆之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永定河的变迁”反映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让学生感受水资源对于城市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邻里清单”引用身边实例,让学生思考发生在家门口的治理实践,感受“为民服务”“治理创新”的鲜活事例,切身体会身边的美好生活,增强对城市的情感认同和主人翁意识。
更多高考相关内容请关注@人民网教育频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