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有担当 ——合肥新华社区基层党员奋战疫情防控第一线

来源: 作者: 刘家东 发布时间:2020-02-22 18:11       

 疫情面前党员冲在一线

“新型冠状病毒”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面对严峻的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区楼栋之间。他们没有警服、救援服、防护服,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居民熟悉的面孔和工作证,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宣言、没有请战书,一份责任让他们取消春节的假期,在亲人牵挂中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他们就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是抗疫路上的逆行者。

大年初一,新华社区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小组并将辖区内的7个小区分成25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名网格长,小区物业、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员,以网格为基础,小区物业、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为延伸触角,筑牢了疫情防控排查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辖区内做好疫情防控和宣传工作。线上,网格员们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摸排居民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在QQ群、微信群及社区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各类宣传文章,科普疫情防控知识,传播疫情攻坚战中涌现出的正能量;线下,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通过张贴宣传告示、悬挂横幅标语、利用喇叭广播、设立宣传台等途径提醒居民做好自我防范措施。

 

 

与此同时社区不忘联动辖区3个住宅小区、2家商业场所、1处集贸市场物管及4支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内开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落实防疫防控措施。对进出车辆进行严密排查,外来人员严格登记并做好体温测量工作。同时要求物业公司买好消毒水,做好全面的消杀工作。

“信息排查、登记、核实、体温测量、疫情防控宣传已成为我们社区的日常工作了,只有上下同心,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社区党委书记方华春说道。

 

 

一颗红心温暖因疫情滞留合肥人员

农历元宵节将至,新华社区党委针对辖区两户正在家中隔离观察的居民送上节日慰问,感谢他们对疫情防控做出的贡献。

农历2019年除夕邱子歌夫妇带着个女儿从武汉回到合肥陪独居的老父亲过年,却没想到今年的春节如此漫长。一家三口1月23日回到合肥,新华社区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值班人员登门,了解家庭、身体状况。并向他们提出在家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夫妇二人当即答应,并提出要与社区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以便随时上报身体状况。

在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准时电话了解邱子歌家人的身体状况,并给他们安排生活物资,在漫长的隔离期,社区党委给他们家人一般的关怀和照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23日以来邱子歌夫妇就按照社区要求一致在家隔离观察,不知不觉间已经要到农历元宵节,新华社区党委深知在家隔离的不易,在佳节来临之际,为他们送上汤圆以及节日的祝福。

 

 

 

有一种青春正能量叫青年突击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灾救灾,青年党员、团员从不缺位,充分展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充分展现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肆虐开来之时,有一支青年突击队奋战在南七街道防疫第一线。目前南七街道辖区共活跃着十余名青年突击队员,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不论是疫情宣传还是门岗值守他们无怨无悔。

柯晨是一名自主创业的90后,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得知蜀山团区委正在招募青年突击队员时,第一时间报名。在通过审核之后他被安排来到南七街道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面对安排的工作岗位他没有怨言没有谈条件,完全从防疫工作安排。

在疫情防控的战役中有无数向柯晨一样坚守在第一线的青年突击队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新时代90后青年的风采。

 

 

疫情防控不忘外国友人

南七街道新华社区幸福里小区、学府花园小区,广播里响起了英语版至外国友人的一封信,提醒居住在小区里的外国友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自我防护。

“Dear foreign friend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pneumonia of Novel Coronavirus, we hereby suggest the following:……”清晰发音,准确的语法让每一位外国友人都能对疫情防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幸福里小区和学府花园是新华社区辖区内外国友人较多的一个小区,小区居住了来自波兰、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国外友人,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党委立即联系英语专业人员,对蜀山区至居民朋友的一封信进行翻译录制,并于2月6日一早在幸福里小区和学府花园主出入口进行播放。

 

 

新华社区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仅做好对户籍、常住人口的排查,还针对辖区外国友人提出疫情防控两步方案,第一步通过录音、广播等手段对小区内居住的外国友人广而告之,让每一位外国人了解疫情发展、知晓防护措施;第二步,社区组织英语过硬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与居住在小区内的外国人面对面沟通,同时针对个别其他语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翻译软件与他们沟通。(通讯员 刘家东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