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交出人社厚重答卷

来源: 作者:叶学强 汪云亮 范家生 发布时间:2021-05-29 09:43       

       2021年5月13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合肥成为2020年度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其中由合肥市人社局牵头的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再次被评为全国标杆,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七。在市政府发布的2020年合肥市创优营商环境工作情况通报中,合肥市人社局荣获“优秀”等次,位列全市市直单位第一。
       2020年,合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六稳”“六保”和“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从优环境、降成本、强扶持、破瓶颈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打造人社系统创优营商环境3.0。

创新升级,让就业创业更加舒心

      着眼打造更加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手段,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实抓好。一是倡导“共享用工”。2020年初,面对疫情导致的工业企业用工难、其他行业员工上岗难问题,市人社局在复工首日,即向全市发出《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成立共享用工企业联盟,推出“共享用工”补贴,建立共享用工信息平台,鼓励企业之间“共享用工”、企业内部异地“共享用工”和人力资源机构协调“共享用工”,全年发布岗位需求6500余个,调剂用工3000余人,有效缓解了“两难”局面。“政府主导、协会倡议、企业协商、员工参与”的共享用工“合肥模式”,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重点介绍,受到广泛关注,示范效应不断扩大。二是推进“智慧就业”。针对部分企业“用工难”和居民“求职难”的结构性用工矛盾,着力打造“智慧就业”三公里就业圈。通过搭建企业、社区、社区居民线上就业平台,畅通用人与求职渠道,打通就业政策落实的痛点、难点、堵点,实现了城市社区重点人群尽快就业、就近就业、有效就业。全市三公里就业圈共参与企业8800余家,发布岗位需求近8万个,求职者登记总数超过3万。2020年,市人社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培育骨干机构。加快人力资源集聚产业发展,开展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水平星级评价、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奖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合肥市16家机构被评为安徽省2020年度“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占全省80%;10家机构被评为安徽省2020年度“十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揽全省前十强。四是构建服务体系。做优做强“爱在江淮、乐业合肥,才聚庐州、创业合肥”就业创业品牌,积极开展“2+N”专场招聘,打造“周三就业”“周六招才”主题招聘赶集日,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开展N项招聘活动。全年共举办“2+N”招聘会1000余场,进场单位2万余家,提供岗位50多万个。

人才支撑,让八方英才汇聚江淮

       着眼打造更有活力的产业人才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筑巢引凤,为合肥加快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合肥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多项重大利好人才政策,发布《2020年合肥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印发《合肥市第三方机构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奖补实施细则(试行)》,推动人才政策进一步向产业聚焦,不断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二是汇聚多方人才。积极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会同市委组织部成功举办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10人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入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人新入选合肥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互动,完成“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科研项目经费资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选拔等工作。三是优化服务保障。率先在安徽省人社系统启用网络评审,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职称评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高标准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为各类人才来肥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为2128名人才提供人才购房标准认证服务、公示2万余人享受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审核认定1.7万人次享受我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生活补贴,构建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生态。

智慧加速,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着眼打造更加智慧的政务服务环境,以群众办事良好体验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上跑出人社加速度。一是“一窗通办”。深化人社综合窗口改革,采取“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受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对涉及多个部门的77项具体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设置综合业务窗口,实现人社服务11个“一件事”打包办理 、“一窗通办”。二是“一网通办”。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优化办事流程,10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级网办深度,19项26个证明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取消265件申请材料。开展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免报直发”,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企业开办注销等环节社保业务等实现 “一网通办”。同时,上线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推出“7×24小时自助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运行,打造“永不关门”的政务服务大厅。三是“一卡通办”。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发挥社保卡身份凭证、信息记录、缴费和待遇领取、结算和支付工具等功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年新增即时制卡服务银行网点近300家,全市持卡人数达730余万,社保卡在人社领域108项应用已全部开通。四是“一号呼叫”。进一步整合业务咨询电话,以12333一个号码对外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服务;运用智能在线监控系统,对电话咨询工作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处理, 12333咨询服务中心全年来电总量120余万,综合接通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纾困减负,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着眼打造更加便利的企业成长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企业办事流程、落实减负稳岗补贴,用“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一是落实社保减免政策。贯彻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缴费相关政策,第一时间出台《合肥市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实施细则》,实现申请、审核、反馈等环节全程网办。全年共为9.39万家参保单位累计减免单位各类社保缴费总计112.98亿元,为18户企业单位累计缓缴社保费1.46亿元。二是开展援企稳岗行动。加快落实重点困难企业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推进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免报直发”,全年为6万余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6.11亿元。建立重点用工企业服务分区包保责任制,通过组织人力资源企业和技工院校与制造业企业对接、赴外省招聘等方式,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问题。全年为7188户小微企业发放新增岗位补贴3795万元,为685户小微企业发放社保补贴1029万元;为1411户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3.98亿元;人社部门创业载体减免房租695.17万元。三是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打破信息壁垒,着眼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升级业务信息系统,畅通部门间信息共享通道,与市场监管部门共享市场主体数据,实现企业开办与社会保险登记相关信息“一次采集”,企业开办、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等业务与相应的社会保险业务同步办理、相关事项一次办结。

张弛有度,让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着眼打造更加规范劳动力市场环境,探索“服务、引导、规范、维权”多位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监管,让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一是强化劳动争议预防处理。全面开展“劳动关系服务进万企”活动,持续推进“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深入企业指导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用工管理,全年新签劳动合同103万余人,新增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单位443家。开展劳动保障、劳务派遣等诚信等级评价,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全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8.8%。二是建立农民工工资“双保函”制度。联合城乡建设、财政等11个部门出台《合肥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实施办法》,通过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以银行保函、保险机构保单保函方式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有效预防和治理了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附属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大力开展系列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合肥乐业无欠薪”。三是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成庐阳、包河经济开发区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试点验收工作并授予“和谐劳动关系综合示范工业园区”称号。全年确认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5家、示范乡镇(街道)29家、示范社区(村)43家、示范企业753家,在全市营造了守法诚信、合法用工的良好氛围。(叶学强 汪云亮 范家生)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