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江苏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1-09 10:1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日前正式公布,按下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加速键”。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如何扬己之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记者就此专访了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

  记者: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江苏有哪些考虑?做了哪些工作?

  娄勤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长三角寄予的厚望和很高要求,承载着新思想新理念落地长三角的深远战略谋划,赋予了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使命、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探索使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这对长三角一市三省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江苏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一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落实好。总的考虑概括起来,就是把握三大要求、有序推进“六个一体化”。

  把握三大要求,就是把握好“一体化”“一盘棋”“高质量”要求,与沪浙皖等兄弟省市紧密协同,一起把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担负好。这当中最关键有两条,一是坚持龙头带动,江苏将更加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深化规划、优势、体制机制对接,更科学更高效配置资源。二是注重各扬所长,江苏将充分发挥优势、拉长长板、做强特色,以自身更高质量发展支撑长三角整体竞争力提升。

  推动“六个一体化”,就是把大处着眼与实处着手结合起来、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干好“自己的事”与做好“我们的事”结合起来,从六个方面实质性推动一体化进程。一是产业创新一体化,重点是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与上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紧密对接、互相支撑、共同发展。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适应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三是区域市场一体化,着眼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市场规则、市场监管等合作共享,推动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建设。四是绿色发展一体化,以长江、太湖、淮河等流域为重点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五是公共服务一体化,聚焦标准化、便利化推动社保、就医、养老、教育、文旅等领域共建共享。六是省内全域一体化,以苏锡常、宁镇扬及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等局部一体化先行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围绕这些考虑,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工作谋划上,2019年召开了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出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具体方案,制定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重要改革举措清单等。推进机制上,成立江苏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12个专题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分解目标、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项目支撑上,围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有序推进涉及江苏的8个方面266项重点任务。特别重要的是,谋划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事项。比如加快推进南沿江、北沿江、宁淮城际等高铁及过江通道建设,就在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正式通车;比如规划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打造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物流金三角”;比如全力推进江苏自贸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支持南京、苏州、徐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着眼更大范围规划发展、提升能级。

  记者:《规划纲要》分别明确了一市三省战略定位,江苏如何扬己之长发挥更大作用?

  娄勤俭:江苏之长,主要在于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定位实际上也是围绕发挥这三大优势提出来的。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做强特色,更充分释放能量,最大限度为长三角一体化拉长长板、贡献优势。

  一是更好发挥制造业发达优势,支撑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江苏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7、全球3%,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实体经济支撑、国际科创中心的技术试验场和成果转化地。我们着眼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主骨架”,加快培育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着眼于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实施158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尽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二是更好发挥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创新平台建设。江苏创新能力突出,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2.72%,拥有102位“两院”院士、80万研发人员、15所“双一流”高校、11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我们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布局上突出发挥南京的辐射支撑作用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与沪浙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更好支撑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G60科创走廊建设;导向上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路径上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三是更好发挥江苏开放优势,支撑长三角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江苏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2019年又启动建设江苏自贸区。我们考虑:一方面从开放格局上拓展延伸。以往江苏开放重点在苏南,现在我们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进一步打开苏中苏北融入长三角的“闸门”,加速长江南北连成一体。另一方面从市场规则体系上接轨国际。通过加强自贸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加快大通关一体化、统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更有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引进和服务政策等,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共同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记者:推进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当前的关键和突破口在哪里?

  娄勤俭: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打破“行政区经济”束缚,打通要素流通“看不见的壁垒”,形成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关键是区域内政策一体化。实施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都应当立足一体化来考虑,减少内耗性竞争,提升协同性、紧密度。当前突破口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果说《规划纲要》是分区域和分领域两条线同步推进,那么一体化示范区就是这两条线的着力处,对此国家已经作出了顶层设计,这一盘“先手棋”我们必须下好。示范区中吴江的面积、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最大,而且江苏有园区经验,我们将围绕大局、全力支持,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对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运用,更好地放大生态绿色优势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二是跨省际重大合作项目建设。这是最直接最见效的一体化发展载体,特别是一市三省已经形成共识、达成协议的重点合作项目,必须加快落地、加快实施。

  三是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这是一体化发展的最佳突破口。江苏城市分布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南京、徐州等区域中心城市毗邻省界,如果放大到整个长三角来看,这对促进跨界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很大的优势。现在,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已纳入国家规划,各城市应当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局限,立足大都市圈、围绕中心城市,加强规划衔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以融入都市圈促进跨界地区一体化发展。同时,我们将大力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开展深度合作,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9日 10 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