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目前,各地围绕就业、教育、社会治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拿出一系列举措,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如何解决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如何为农村地区孩子的教育提供保障?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化解社会矛盾?本版今起推出“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因疫情待业人员黄涛:
村支书帮忙牵线
与岗位无缝对接
放下手头的电子元器件,结束一上午的工作,黄涛刚刚迈进福建长汀县比路电子有限公司的食堂,就听见手机“叮咚”一响。他点开短信,笑容随即绽放:“6月份赚了5300多元呢,公司还提供午餐,这份工作不赖!”作为一名熟练的元器件操作工,黄涛对公司的待遇挺满意。
而在3个月前,黄涛还在家里急得直打转,咋回事?原来,年前在厦门打零工的他,春节返回位于长汀县策武镇李田村的家乡过年,没成想却碰上了疫情,只能待业在家。“进不了城,干不了活儿,挣不到钱,这可咋办?”
牵线搭桥有“红娘”。3月初,李田村村支书赖元林接到了来自县里人社局的号召:“各级行政单位负责人要把稳就业的责任扛起来,主动当‘红娘’!”二话没说,赖元林开着自家的车,把黄涛送到了比路电子公司的招聘办公室。一番面试、培训、实操过后,黄涛就这样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
与此同时,比路电子公司也是县里首批复工复产的重点企业,订单量不降反增。但外地员工回不来、公司位置较偏远等原因,让用工出现了缺口。
有困难,找“红娘”。比路电子公司向长汀县人社局提出了用工需求,县人社局局长丘洪兴主动挂钩该企业当就业“红娘”,面向全县基层社区、村发布号召和招募通知,同时联系了厦门、深圳的劳务派遣机构为公司输送员工。像黄涛一样,因疫情待业在家的一批青年,重新走上了岗位。
“今年我们企业员工净增326人,现在还陆续有人到这里来面试。多亏就业‘红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比路电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胡慧娟说。
“通过推荐人员到企业、帮助企业发布招聘信息、联系中介机构等方式,就业‘红娘’为企业、求职人员牵线搭桥,专门为企业及求职人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求职信息、岗位信息的实时共享,无缝对接。”丘洪兴介绍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汀县360名就业“红娘”共为重点企业推荐劳动力3000余人次,已成功入职1901人,全县45家重点企业员工数净增1144人,总员工数达11492人,创下了近几年劳动力就业的新纪录。
“4050”人员陈华荣:
社区设立公益岗
基本生活有保障
每天早上7点,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小区的执勤点,陈华荣都准时到岗。“请扫一下健康码。”对于进出小区的每一个人,陈华荣都会叮嘱这么一句,如果进来的是陌生人,她还会要求他们登记个人信息。
“我们这个点有4个人,我每天值两个班,一个小时能挣10元钱。”谈起现在的岗位,陈华荣很满意,“不仅离家近,工作也不太辛苦,很感谢社区能照顾我们。”
陈华荣今年52岁,家住东亭小区,过去在武汉的一家小学食堂做厨师。受疫情影响,今年小学迟迟没有开学,一直待在家里的陈华荣开始也有点心慌。“我是单亲家庭,家里许多开销都需要我去负担,当时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陈华荣说。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陈华荣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武汉解封后,社区里年轻的志愿者都复工了,离开了志愿者的岗位。“我们这些‘4050’人群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文化,要再就业比较困难。”陈华荣说,她也尝试过去找工作,可都没有成功。
了解到陈华荣的困难之后,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主动找上了门,“现在社区的常态化防控还需要一些人在小区值守,不知你是否愿意做?”咨询了工资和工作内容后,陈华荣便爽快地答应了,“一直在家耗着也不是办法,这个工作可以照顾家里,还有工资,一举两得。”
其实,陈华荣所在的社区“4050”人群并不少,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街道办事处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一些公益性岗位。经过努力,现在社区已经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
6月22日,陈华荣拿到了1920元的工资,这也是新岗位的第一份薪酬。“这和我之前打工的收入差不多,现在我们家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了。”随着疫情逐渐好转,陈华荣也开始做一些规划,“等小学开学了,我还是想回那边继续干,能锻炼手艺,今后攒点本钱还可以开个小饭馆。”陈华荣说。
零就业家庭人员杨彬:
就业中心指导
开办网上菜场
6月25日早上7点半,杨彬准时打开手机里的软件,查看自己创办的“合疆菜场”前一天的交易数据。随后,他通过微信群,和分散在4家菜市场的线下采购站负责人联系,询问今天的采购情况。匆匆吃完早饭,他又驾车把4个菜市场挨个跑了一遍,这才放心。
自从上线第一家“合疆菜场”以来,杨彬的网上菜场已经进驻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的4个主流菜市场。“最高一天能接40多单,营业额2500多元。”杨彬自豪地说。
生意走上正轨,杨彬最想感谢的是隆阳区人社局就业中心主任宋智明。今年年初,杨彬经营了一年多的小吃店因位置偏、营利薄,被迫关停。而孩子年龄还小,要靠妻子在家照顾,一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成为零就业家庭。
杨彬三天两头往区人社局跑,咨询就业信息,可跑了几次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宋智明接待了他。得知他开过小吃店,宋智明问杨彬想不想开一家线上菜市,为市民提供送菜上门的服务。
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中,买菜做饭却是刚需,线上菜场不正好可以满足市民买菜的需求吗?宋智明的话让杨彬提起了兴趣。
说干就干,先后调研了几家菜市场后,杨彬注册了第一家“合疆菜场”,入驻线上平台。开业第一天,他接到了4个订单,量虽不大,却让杨彬看到了希望:“只要加大推广力度,一定会有市场!”
宋智明也一直关注着杨彬的动态。他推荐杨彬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给菜场涨了不少粉丝。在就业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杨彬又陆续在3家菜市场设立了线下采购站。
规模扩大,杨彬一人忙不过来,他考虑招聘几名线下采购站负责人。“负责人一定要对菜市场熟悉,有议价的能力。”于是,他通过隆阳区人社局微信公众号的求职系统,招募了4名大姐作为合伙人,进驻线下采购站。4名大姐此前都没有稳定工作,属于“4050”人员。其中的王丽芹之前待业在家,今年3月入职以来,根据单量,每月最高能有近4000元的收入。
如今,杨彬的“合疆菜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未来,他考虑将市场向周边县区扩展。“如果资金上有困难,区就业中心还能替我们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最高20万元,享受3年财政贴息。”杨彬说。
据了解,隆阳区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2562名就业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需求,其中零就业家庭38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