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进入新时代,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从根本上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始终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社会的生产目的就是满足人民需要。扩大内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优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稳住经济基本盘,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基点。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内需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体现了人民对物质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需要,投资需求孕育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内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正是因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内需宽广深厚并且得到了及时释放,我国经济才能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进一步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我国GDP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高位。2019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内需特别是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从根本上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始终要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保持和扩大内需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扩大内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人口数量是决定内需规模大小的首要因素。中国人口比美国、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总和多一倍,占全球人口比重达18%。14亿人口使我国每年的粮食消耗量和蔬菜消费量均超过7亿吨,全年完成的营业性客运量高达176亿人次。14亿人口还形成了对医疗卫生服务和教育等公共产品的巨大需求,我国仅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就达1.5亿人,比日本的总人口还多,还有1.7亿65周岁及以上人口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庞大的人口基数、宽广的国土空间、稳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等,赋予中国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国内需求,既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强力支撑,也为应对国际不确定性因素提供了巨大回旋余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增长一度依赖“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原料进口、产品出口,国内提供的是产能)的出口拉动。在经济启动阶段,这种外向型经济可以成为发展的“近道”,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和缺陷,比如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容易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根本问题在于庞大的国内产能与国内需求不相匹配,不仅在总量上内需相对不足,而且在结构上存在各种失衡,有的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而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却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导致大量“需求外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是要人为地制造内需,而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转型升级期,同时也进入了内需转换期,人们的消费偏好已经从数量型、粗放型逐渐转向质量型、享用型。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扩大国内需求,是为了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投资对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以有效的需求侧管理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飞跃。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也造成极大冲击,和周期性经济波动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强劲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外需急剧萎缩,海外供应链风险骤然加大。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是要充分激发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是我们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基点。扩大内需势必拉动供给扩张,修复和夯实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国内经济循环畅通,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随着要素成本上升,一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应该把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实现产业垂直分工。但是,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这次的疫情冲击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确保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具有规模和布局等优势,但是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巨大腾挪空间,充分发挥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等综合优势,继续巩固制造中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加强自主创新补足产业链短板,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尽快成长为创新中心、创造中心。作为30多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和60多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国,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既是全球产业链中重要的产品提供者,又是全球最大市场之一。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对于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保持全球经济循环畅通十分重要。一个更开放、更有购买力的中国市场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扩大内需必须靠政策助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举措抓实抓细抓落地,放大政策的乘数效应。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商事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要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收入分配,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支持部分外贸产能转向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顺应了应对疫情冲击、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方面需求,这一新战略的实施必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