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3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受河南省政府委托,河南省审计厅厅长汪中山在会上作了关于201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重大政策措施成效进一步显现,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聚焦“六稳”“六保”,促进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重点组织开展了促进就业优先、“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科技创新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突出揭示一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举措、便民服务措施未落地,部分减税降费、促进就业优先政策未落实,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不到位,以及其他政策措施执行过程中不衔接、不配套问题。
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疫情防控资金物资规范高效使用。报告显示,至2020年3月底,全省各级共筹集疫情防控财政资金52.29亿元,接收社会捐赠资金 11.09亿元、物资6054.16万件。审计覆盖2589家企业、295家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239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政府部门(单位)。审计坚持“提前介入、以审促防、以审促改、以审促建”原则,前移监督关口,及时提出建议,及时纠正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采纳审计建议663条,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55项。
“从审计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较好,款物管理、分配和使用比较规范,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汪中山表示。
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省审计机关连续三年对53个贫困县开展全覆盖审计,其中2019年对所有使用扶贫资金的136个县(市、区)进行了全覆盖审计,今年又开展了对62个县(市、区)的扶贫审计。创新实施“边审边改”工作机制,前三年审计发现的6330项问题全部得到有效整改,扶贫资金管理逐年规范,问题逐年大幅度减少,“两不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在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和汾渭平原涉及的10个重点省辖市污染防治情况审计,主要反映和督促解决部分市县“三散”污染治理不够彻底、“双替代”任务未全面完成、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连续跟踪市县两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聚焦预算和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审计主要反映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等未及时分配下达、项目预算执行率偏低、绩效目标设定不明确、财政资金闲置沉淀等问题,提出推进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制度、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加快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建议,有效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聚焦民生大事难事急事,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保险基金、县级医院提质升级、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民生资金和项目开展审计监督,反映了个别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推进缓慢、违规报销医疗保险费、民生资金滞留闲置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资金和项目规范管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审计建议,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聚焦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紧盯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基层民生资金分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重要领域,严肃揭示和查处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盲目决策造成损失浪费、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侵占民生资金、工程建设项目违规招投标等违纪违法问题。去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移送有关案件线索和违纪违法事项889件,有关部门查处后,已处理处分886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2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18人,给予其他组织处理442人。
汪中山表示,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全省审计机关将认真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年底前依法公告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全面整改情况。(黄明飞 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