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0日讯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在贫困的泥淖中挣扎的人们追求的梦想,这是荔波广大干部群众前赴后继的顽强拼搏,这是一场尽锐出战的伟大征程。
六年攻坚,荔波统筹财力“强保障”。累计统筹投入脱贫攻坚资金87.24亿元。
六年鏖战,荔波发展产业“助增收”。全面巩固提升老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构建“1+5+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六年搏击,荔波干群同心齐发力。先后4批次选派2688名优秀干部下沉脱贫攻坚一线,宣传党的政策,走访村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厘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荔波,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月亮山和瑶山是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三山”中的“两山”,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04户59587人,共有51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3个,贫困发生率为37.76%。
尽锐出战, 扬鞭策马。经过全县干部和群众2190多个日日夜夜砥砺奋战,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县51个贫困村实现出列,累计减贫14585户5718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53%。
全县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4年的6916元和21057元,提高到2019年的11353元和33096元,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8.65%。
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就业是关键,产业强则百姓富。决胜脱贫攻坚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增收难题,紧抓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
近年来,荔波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注重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布局桑蚕、精品水果、仿野生铁皮石斛等“长短结合”的扶贫产业。
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罗家村是荔波县2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茂兰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
幽幽深山中,云雾缭绕,汽车沿着山腰盘旋,穿梭在雾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对于罗家村的群众来说,山中风景虽好,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虽养活了这方人,却阻碍了大家脱贫致富。怎么脱贫,如何致富?
罗家村人集思广益,另辟蹊径,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让土地增效,群众增收,积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经济、黑木耳等产业,下足“绣花”功夫,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助民增收致富,从众多贫困村中脱颖而出。
“要脱贫致富就要有产业支撑,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增收和就业就有保障了,致富路也宽了,我们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更有信心了!”罗家村村支书任宗海感慨地说。
如今 ,罗家村通过发展黑木耳、中药材、林下经济等产业,依靠产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38.71%降至2019年底的0.95%。
目前,“1+5+N”产业扶贫体系覆盖全县51个贫困村、15821个贫困户、59189贫困人口。全县发展桑园3.7万亩、精品水果13万亩。其中,青梅、蜜柚、桑蚕、黄金百香果、仿野生铁皮石斛面积均居全省县(市)前列。
打好生态牌 吃上旅游饭
荔波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71.04%,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8万个,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近年来,荔波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实施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相融合,贫困群众乘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旅游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让贫困群众搭上旅游发展快车。
全域旅游正改变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地地道道的农民转变成为一个旅游从业者。
梦柳小镇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大小七孔为依托,按照3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食宿商业街铺,目前已形成规模,紧靠小七孔景区东门,便利的交通,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食宿服务为梦柳小镇吸引了大量旅客。
梦柳布依风情小镇项目启动后,荔波县积极组织、动员、帮助困难群众搬迁,入驻梦柳小镇,开启了生活新篇章。2017年,高桥村蒙明飞一家搬进了梦柳小镇。
自入驻梦柳小镇,蒙明飞一家搬进了“小别墅”,走出了贫穷落后的深山,结束了背井离乡的生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谈起如今生活的变化,蒙明飞拉起小板凳津津乐道:“现在梦柳环境那么好,生活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从前好很多了,以前住的老木房现在都没有了,现在家家开宾馆,有的把房子租出去,一年也可以有好几万收入。”
据了解,荔波实现全年接待游客由2014年的636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195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从2014年的5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4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52%;贫困发生率从高达37.52%降至6.03%;直接拉动5.68万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带动963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全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同类县市第一位,荔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中国十大民生示范工程”。
干群一家亲 浓浓帮扶情
初春时节,走进荔波县朝阳镇岜马村,漂亮整齐的民房,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让人眼前一亮;村道两旁的文明美德公益广告和墙体画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图文并茂,成为乡村一道别样的风景。
近年来,岜马村通过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同耕一片地,拆除了干群“隔心墙”,搭起了干群“连心桥”,形成了各民族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新格局,实现干群鱼水一家亲。在环境整治、串户路、通组路建设等工程,脱贫攻坚队员冲锋在前、撸起袖子、卷起裤脚,与群众一起谋划一起干。
全县划分1340个网格,选派2688名干部深入一线,深化“伙计干部”内涵和外延,由县委主要领导带头,组织党员与群众“打伙计”、交朋友,以党群干群互动参与赢取广大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岜马村通过同吃一锅饭、同坐一条凳、同耕一片地,拆除了干群“隔心墙”,搭起了干群“连心桥”,形成了各民族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新格局,实现干群鱼水一家亲。在环境整治、串户路、通组路建设等工程,脱贫攻坚队员冲锋在前、撸起袖子、卷起裤脚,与群众一起谋划一起干。
全县划分1340个网格,选派2688名干部深入一线,深化“伙计干部”内涵和外延,由县委主要领导带头,组织党员与群众“打伙计”、交朋友,以党群干群互动参与赢取广大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扶贫路上,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褒奖!经过努力,荔波县综合目标增比进位有望连续六年在全省同类县市位列第一,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六年居全省前列,2018年居全省第一。
脱贫工作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全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等全国性表彰命名。
翻阅这一摞厚厚的成绩单,发现脱贫攻坚成绩来之不易,脱贫工作一系列的“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组组扶贫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
新时代的荔波,立足“精准”,着眼“打赢”,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勇往直前。拔穷根,摘穷帽,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红色土地上,荔波18万人民众志成城,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行。(张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