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队合影
探索外国剧目 人艺的步伐从未停止
从《伊索》到《推销员之死》再到《哗变》,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从来没有停止对外国剧目的探索。《阳光下的葡萄干》作为一部世界名剧,对部分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它讲述了一个非裔美国贫民家庭在获取了保险金突然能够改变生存境遇后,所面临的因改变而带来的挣扎与选择,以及他们用信心和梦想面对未来的故事。让人艺的演员在舞台上演非裔美国人,怎么能不通过外部形象,就让观众看进去,这是导演英达在努力实现的目标,“要让观众在舞台上忘了肤色和语言。”
英达认为:“不需要那些浅层次的外在的标签,因为这个戏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在人物故事本身。”《阳光下的葡萄干》讲述的故事是完全关于人性的,“是我们在社会生活里都会面对的问题,面对金钱、偏见、亲情等等,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要面对的,在这些时候我们内心的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实力派演员加盟 期待观众好反响
《阳光下的葡萄干》剧组也云集了一批观众熟悉的面孔。久违话剧舞台的演员王茜华此番回归出演剧中的母亲一角,一向以中国传统女性角色而被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她,如何在舞台上演一位非裔美国人的母亲,这也让观众更加期待。看剧本不能只看自己的,是导演英达对每个演员提出的要求,让大家把剧本当成是文学作品,吃透,再去从戏的角度理解。这给了每个演员都找到了打开这个名著的钥匙,迅速跨越文化、跨越种族,演出人物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给观众带来更多共鸣。
谈及这部剧的上座率,英达坦言,受到疫情影响,上座率的限制肯定会对剧场演出有所影响,但他颇为乐观,“从关门到重启,从30%到现在的50%,我们这个戏9月首演,形势会越来越好。”主创团队也十分期待观众对这部剧的反响。英达表示,“现在最希望的是能让这个戏真正立在观众面前,观众能在开戏后很快忘掉外在的东西,能真的和剧中人物建立联系。观众在台下的每一次反应,对于表演者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