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 作者:潘鲁生 发布时间:2020-12-13 11:01       

编者按:2020年12月11-12日,“2020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本届会议由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主办。

本届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平行会议的形式同步进行,邀请了来自全球的30多位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和国内20多位专家学者。其中,线上会议是来自全球五大洲的研究员代表同步连线,用网络会议的形式按六大地域分享最新的公共艺术案例研究及发展动态;线下会议邀请了中国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分享最新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

2020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组委会主任潘鲁生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共享美好生活》的致辞。中国网文化频道编发潘鲁生发言,以飨读者。

潘鲁生:共享美好生活

2020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组委会主任潘鲁生


共享美好生活

潘鲁生

“2020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在青岛西海岸开幕了。本次会议,是在新冠疫情席卷世界,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感同身受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关于国际公共艺术的专题会议;是在21世纪即将开启新的十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文命题承前启后的阶段,举办的国际公共艺术会议;是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并奋斗开启新时代的时刻,在青岛西海岸举办的公共艺术主题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会议,所以,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次会议,将深入交流和研讨国际公共艺术的前沿理念,由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以线上网络会议的形式,按地域五大板块,分享最新的研究案例和发展动态;由亲临青岛会场的研究员,研讨最新的艺术创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会议也将进一步关注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公共艺术的在地实践,通过发布《公共艺术青岛宣言》,公布青岛西海岸公共艺术项目,会同各位专家展开深度交流,为进一步展开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搭建合作的桥梁。会议将围绕:滨水空间与城市更新、公共艺术运作机制、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和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六个方面展开研讨。我们期待会议取得建设性的学术成果。

中国的建设发展步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城市建设,提出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强调“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关于乡村建设,提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是将公共空间环境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以人民为主体,创造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间,从而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的质量和人民生活的品质。这是发展中的中国的国情,也是目标和愿景,更是理念和方略。其中包含公共空间环境、民众主体意识与生活品质的关系,阐释了实现“美好生活”之美的内涵与路径。这也是本次青岛西海岸论坛的出发点。

潘鲁生:共享美好生活

2020年12月11-12日,“2020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在青岛举行。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在青岛这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我们通过公共艺术话题进行学术研讨和在地创作,进一步探索“地方重塑”与“艺术融入生活”的主题;通过社区改造、空间转换、艺术活动等空间审美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与社区建建设、与民众互动交流、参与城乡教育提升、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致力形成公共艺术的最新创作成果,汇聚城市发展新动能和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致力传播艺术精神和文化理念,展开以艺术服务民生的创作实践。

我们相信,通过学术理论的研讨和艺术创作,将深入把握艺术空间的营造与民众生活需求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标志性文化景观与历史记忆、城市形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联系,充分诠释文化符号与思想观念之间的建构作用,进一步探索公共艺术如何形成持续更新的生命力,形成城乡文化传承与创新、交流与互鉴的广阔空间,从而推进艺术与生活、文化与民生、审美与社会发展的公共艺术的实践。我们相信,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的青岛宣言、青岛实践将深入发挥作用,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地都面临许多共同的命题,建设美丽家园是共同的梦想,创造美好生活是共同的追求。让我们汇集智慧,激发创作,启迪思想,积极实践,践行“公共艺术为人民”的使命,建设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

潘鲁生:共享美好生活

2020年12月11-12日,“2020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在青岛举行。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