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呈全球蔓延之势。它究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次团结合作、共同阻击疫情大流行的历史机遇呢?还是会诱发人们更加以邻为壑,从而削弱国际社会在卫生防疫领域的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根基?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因为两种情景都存在,而且呈现相互交织和博弈的态势。这时候初步总结国际抗“疫”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仍在持续中的全球防控疫情阻击战尤其重要。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人们总结和思考: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对阻击大规模传染病蔓延的价值究竟何在?
从SARS、H1N1、Ebola到此次COVID-19病毒的传播及防控经验来看,国际合作对于阻击大规模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新型病毒引发的疫情而言意义重大。以这次国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一方面,中国作为疫情最前沿的国家奋力阻击乃至做出巨大牺牲,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防控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国际医疗科研合作、国际医疗物质支持、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等积极参与,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为阻止疫情时期“污名化”和“政治化”所扮演的“正本清源”的关键角色,不仅有助于中国,更有助于世界其他地区尽早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和有效的防控体系。尽管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和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但是如果没有中国同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合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其次,怎样全面理解中国在抗击疫情总体战中的经验及国际意义?
尽管防控疫情在世界上无法遵循统一模式,但及时阻断疫情传播、尽早发现和救助感染者,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付出的努力最大,采取的举措最严,获得的直接经验最丰富,目前防控疫情的成效也最显著,得到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中国在抗“疫”中的许多举措和经验,包括全政府、全社会的动员体系;空前的阻断疫情扩散的强力措施;及时、充分地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开展信息沟通和知识分享;深度参与国际医疗合作和集体攻关等等是取得防控积极成效的重要保障。其中,中方强调的“统筹兼顾”、“科学防控”、“精准应对”和“因时、因地、因情”灵活调整的原则,尤其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第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治理体系的能力建设?
这次国际社会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再次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所面临诸多短板和困难。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规范、价值观、公共卫生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卫生安全风险的分布特性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资源储备方面存在不平衡,加之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冲突等原因,导致发生在一国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对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构成严峻挑战。为此,我们一是要加快转变全球卫生安全观念,避免在恐慌和忽视的两极中摇摆;二是要加快弥补全球公共卫生突发应急机制的短板,尤其是要加强许多公共卫生能力薄弱国家的核心监测和应对资源的能力建设,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切实遵守《国际卫生条例(2005)》,从而有效阻击疫情的全球蔓延;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力,弥补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资源短缺,着力减少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政治化”和“污名化”对全球防控疫情大局的干扰。四是要加强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分享。
人类同病毒和疫情斗争的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团结、协作、共情是人类抗击大规模传染病的唯一正解,也是促进国际社会去构建“更安全的全球化”的重要桥梁,更是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本文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