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3月23日电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平缓,病例数字终于实现市民日切期盼的“归零”。尔后,该如何研判疫情走势?当前工作难点为何、是否存在潜藏风险?今后重点任务又将落在何处?
武汉疫情分析小组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权威解答。该小组是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疾控部门在武汉临时组建的。
——报告“清零”不代表疫情“清零”
武汉连续多日报告的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为0,该市疫情发展形势向好是不争事实。
疫情分析小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培训处处长罗会明指出,零报告不等于零病例,零病例亦不等于零风险。社会对疫情“归零”的迫切期盼可以理解。但有时一味地强调“零病例、零死亡”并不利于科学防控。
罗会明告诉记者,与公众关注的“清零”相比,疫情分析小组理解的“清零”,更加注重科学性。他解释,从怀疑的人群中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确实不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例,这样产生的“零”才是更为科学、准确的“清零”指标。“从专家组角度,我们反复说,要从方方面面确认都是零,才是真正没有疫情了。”
罗会明认为,发病、就诊、诊断、报告是一个过程,报告新增为零不代表没有了病例。“我们更关注零背后的东西,新冠是全新的传染病,我们打交道还不到三个月,认识需要不断积累。从专业层面,(我们)不一定会把零作为追求目标。”
“当前报告数据反映的是数日前发病病例情况,也包含当天发病当天确诊的(病例)。”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说,公众应当理解这中间存在时间差,即当天所见数字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当日疫情。若措施到位,病人从发病到报告所需时间会不断缩短,将有助加速对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对疫情走势需有“容忍度”
过去近60天,武汉曾连续17天新增报告的确诊病例数超过千人、峰值达13000多例。3月11日,武汉新增报告的确诊病例首度降至个位数。
雷正龙表示,新增报告的确诊数字明显下降是公众期待成果,说明前段工作有成效。此外,出院人数不断增多、重症及危重症病患人数减少、每日新增死亡人数降低等均佐证形势向好的判断。
“但必须承认,仍可能有无症状感染者等潜在的传染源存在。所以,我们今后对于疫情走势要有容忍度,特别是当社区出现零星病例报告时。”他进一步指出,武汉市如果再出现零星病例亦属正常。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便不会造成新危机。对此更重要的是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将关口提前至社区及发热门诊。
对于当前工作,他提出三项指标、三个关口,前者即发现病例2小时报告,12小时采样检测出结果、反馈给采样单位,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密接排查隔离;后者指把住社区关、发热门诊关、流调关。
——对疾病全貌不掌握导致的风险仍在
下一步的难点和风险点有哪些?
在疫情分析专家看来,当前阶段,人类对新冠病毒全貌认识不够是最大的困难点。雷正龙说,新冠病毒隐匿性强的特点导致存在隐性感染,且部分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呈阳性。此外,人员流动增大后,进一步找出密切接触者亦是难题。
“大家都在说‘复阳’,这个词就专业角度讲其实不够准确,我们更愿称为‘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呈阳性’。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需要时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出院病人核酸检测呈阳性也要考虑是不是‘活着’的病毒、有没有传染性?还是只是病毒被杀灭后的‘残骸’?”
罗会明补充道,对新出现的可能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可能出现的“死灰复燃”情况及时发现和扑灭,既是重点、难点,也是风险点。
雷正龙提到,呼吸道疾病控制难度本来就大,加之复工复产后人口变稠密,防控难度也将随之增高。如今国际上疫情发展速度较快,境外输入病例明显增加也带来了挑战。
即便武汉和湖北解除了封城措施,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看来,武汉九省通衢,可能马上将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因此相关防控措施要持续相当的时间。“全球疫情才刚刚开始。这对中国造成防控压力,不能掉以轻心。”
——新冠肺炎疫情未来方向“二选一”
近日,武汉三镇路面车辆及行人明显增加。罗会明称,新增病例低发状态下,疫情防控和生产恢复必须兼顾,汽车和行人适量增多其实是件好事。“在常态之下,进一步检验疫情控制效果,更有利于我们认识新冠,保持防控工作可持续性。”
雷正龙提到,疫情反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说:“最怕的是大家心态麻痹或松懈了,该采取的防控措施不采取,开始搓麻将、甚至‘报复性’聚集,这些会惹来麻烦。”而避免风险的关键在于完善敏感的监测系统,“四早”举措落实到位,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至于新冠肺炎疫情未来总体走势,罗会明分析,归纳国内外专家看法,新冠肺炎或将循两种路径之一。
其一类似2003年非典,暴发过后经强力围堵,之后再未发现传播迹象。其二的代表性传染疾病为2009年甲型流感H1N1,起初在墨西哥、美国出现,全球大流行随之而来;近年成为人类季节性流感,每年均可能出现。甲流等尽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不再被认为是“特别”的传染病或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最终会走向哪一个,现在还不确定。无论是哪种情形,我们必须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稳扎稳打。”他说。
——摘口罩为时尚早
国家卫健委3月17日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在部分场合建议仅备用口罩、甚至可不佩戴口罩。
分析小组专家对此表示:“人们的生活不能365天都戴口罩,这毕竟不是常态。如果以相对科学的态度看,在需要时务必佩戴口罩,此外也无需过度紧张。”
“现在摘口罩还为时尚早。”焦雅辉说,虽然武汉连续几天报告新增确诊、疑似是零,但监测发热门诊发现,每天还有几百名就诊病人和一些留观病人。在新增确诊病例里,有零星患者是在社区发热,然后到医院就诊,最终成为了疑似或确诊病例。这提示我们,社区产生病人的风险还存在。“大家也不要恐慌。不会(再)出现1月份武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