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须有制度保障(财经观)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2-10 12:27       

  各级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给财政账本念好“紧箍咒”,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

  

  年初,在一些地方召开的两会上,“零基预算”这个概念受到广泛关注。上海市在预算报告中提出:“落实‘零基预算’理念”“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中存在的‘基数’依赖,进一步健全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机制” 。山东省更是直接将“零基预算”写入本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从今年开始,省级全面实行零基预算管理。”

  “零基预算”,是与“基数预算”相对的预算编制方法。在传统的“基数预算”模式下,财政预算一般以上一年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分配资金。这种模式有一定合理性,但容易导致“不花白不花”等资金浪费现象,也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

  而采用“零基预算”,意味着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以上海市为例,在“零基预算”指引下,一方面,今年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另一方面,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从预算管理角度看,“零基预算”显然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控制行政成本、促进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通行惯例。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各级财政带来一定压力。据测算,仅去年减税降费总额,就超过2003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更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格局,运用好“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该减的要减,该保障的也要坚决“只增不减”,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

  用好“零基预算”,首先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越是财力紧张之时,越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住用好。在“零基预算”模式下,失去了传统的“基数”依赖,预算编制必须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精细科学,这将极大考验管钱的水平、花钱的本事。如果资金分配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最后带来的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基数预算”。与此同时,“零基预算”还要辅之以更加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做到有钱就有责、花钱要负责。

  用好“零基预算”,更为重要的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摆脱资金依赖症。财政的钱怎么花,不仅体现预算管理水平,也体现治理能力。对政府部门而言,花好财政资金,并不只是手中的权力,更是重大的责任。只有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充分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才能花更少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真正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政府过好“紧日子”,既要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今年,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都期待财政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给财政账本念好“紧箍咒”,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百姓的“好日子”更加红火。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0日 18 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