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是天使——致敬抗疫一线的“南丁格尔”们

来源: 作者:陈聪 等 发布时间:2020-05-14 14:03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你的名字是天使——致敬抗疫一线的“南丁格尔”们

新华社记者

5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4.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其中护士有2.86万名,占总数近七成。

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些白衣天使为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付出巨大努力,同时也给予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百人团队”的爱与坚守

4月8日,吉林省最后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返回长春。

“我把我的孩子们、我的兵,都平平安安地带回来了。”走下飞机,医疗队护理组组长高岚有些激动。在武汉62天,高岚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10东病区、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照护了73位重症、危重症患者。

“说起凶险的时刻,插管和拔管算是高危操作。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离患者近一些、更近一些,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3月中旬的一天,高岚准备为一位患者拔掉呼吸机。经过17天的插管治疗,老人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由于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其他医护人员守在床旁待命,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所幸拔管操作一切顺利,高岚叮嘱护士们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今年50岁的高岚,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已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一线。

“我的学生们都冲到了一线,我更没有理由不来,我还要把他们平平安安地带回去。”高岚说。

医疗队里的昝涛也曾是高岚的一名学生,她的身上也同样传承着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患者的南丁格尔精神。

一次,她为了配合医生尽早为一位患者开展血滤治疗,忙了整整一个通宵,直到患者顺利做上治疗,她已累得几乎说不出话;为了保障团队医护人员安全,昝涛反复研究防护服穿脱流程,终于将穿脱时间从70分钟压缩到40分钟……

昝涛的故事,是“百人团队”的护理常态。说起这个团队,高岚很是欣慰:“我们的护理团队中,个个都是精兵强将,脏活、累活大家抢着干,个个都是好样的!”

点亮“南丁格尔之灯”

1月26日驰援武汉、随后进驻武汉市第九医院,陕西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静和队友们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候诊人群从住院部排到大门口,床位紧张到输液都要在室外进行……作为所在病区的护士长兼感控护士,王静没有退缩,迅速投入战斗。

从整理物资、严格消杀、处理医疗垃圾,到调整床位、为病人翻身更换衣裤,再到静脉穿刺、采血、做治疗……王静总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忙碌着。

在拐角处的病房,一位年轻患者星星不经意的一句话,让王静心里一紧:“护士姐姐,我的病还会好吗?我会死吗?”

22岁的星星已入院近一周,仍然发烧、气短、身体虚弱,王静和队友们在对她进行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的同时,特别注重心理疏导。王静把星星当作自己的妹妹,用专业知识开导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她。渐渐地,星星的话匣子打开了,人有了食欲,身体也日渐好转。

“我走过每间病房,看到每一张脸庞,他们的眼神中有期盼、有绝望、有悲伤、有感动。我想让他们放心,我们会努力战胜病魔,努力救护好每一个人。”王静说,她想做的,就是在患者心中点亮“南丁格尔之灯”。

出院前,爱画漫画的星星捧着画板走到王静面前:“姐姐你看,这是我为你画的画像。以后你来武汉,我带你吃小吃、看樱花。”

画板内外,两个王静都在微笑。

和患者交流就要以心换心

2月2日,易先丽随辽宁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目之所及,武汉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和车辆,她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哭。

3月28日,任务结束这一天,她却从酒店哭到机场,“眼泪就是停不下来,我的患者和家乡都活过来了!”

荆州妹子易先丽32岁,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护士。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易先丽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湖北养育了我18年,这次不上就是逃兵。”

易先丽负责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四病区,有45张病床,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患者床旁,医护人员和死神拼死较量。

20床的吴奶奶70岁,在医疗队接管病区时,她呼吸困难,正在进行高流量吸氧。易先丽看到她年龄大、病情又重,所以对她格外留心。

护理过程中,易先丽的湖北口音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奶奶愿意让我给她喂饭,但又不想太麻烦我。每次给她喂完饭,吴奶奶都让我把水杯放在柜子靠近她的一角,让我把她挪到床边躺着,这样她就能自己喝水。”

从高流量吸氧到鼻吸氧,从身体不能挪动到在护士帮助下翻身,在易先丽和同事们的照护下,吴奶奶身体日渐好转,最终顺利出院。

分别前,易先丽和吴奶奶加了微信。如今两人仍会不时互相问候,她说:“工作九年,我学会了用技能照护患者。在武汉56天,我懂得了用心和他们交流。”(记者陈聪、赵丹丹、蔺娟、李铮)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