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的药师在多个线上免费咨询平台上陆续接诊了很多“家长患者”,大部分家长关心的核心问题都围绕着:非常时期,孩子吃药该怎么办?
“要不要吃药?”
“该吃什么药?”
“具体怎么吃?”
“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孩子哭闹拒绝吃药怎么办?”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整理了咨询频率比较高的几个问题和系列用药小知识,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为有着相同烦恼的家长提供有效参考。
常知篇
Q:非常时期,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我该怎么办?
A:孩子在疫情期间生病了,很多家长担心“去医院就会被传染”而选择自行居家治疗。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如果孩子是急症发作,尤其是吃药后病情仍未缓解,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好防护的同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用药交代使用。
小贴士
1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门急诊就诊流程已经非常规范化,不仅会通过初步问诊对就诊患儿进行分流,减少相互传染的可能,还会定时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杀,大大降低了“去医院就会被传染”的风险。
2 正确理解用药交代很重要:家长在取药时,对于孩子的用药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咨询发药窗口的药师并向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避免因理解误差而给孩子错误用药。
3 如果医生在孩子就诊过程中有特别交代需要复诊,一定要记得用药后及时复诊。
剂型篇
Q:孩子吃的药剂型种类繁多,我该怎么选?
A:和成人药相比,儿童药在外观形状、颜色、剂型、口感、剂量、用法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以成人药常见的片剂和胶囊剂为例:因为儿童在吞咽、咀嚼方面能力较差,片剂和胶囊剂往往不适宜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随着制药工艺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儿童适用剂型被生产出来,比如溶液剂、颗粒剂、泡腾片、口崩片等。
作为非专业人士的家长们,怎么在这繁杂的描述中迅速找到它们的区别并选择适合孩子的剂型呢?以下,以服药和携带的方便性做比较,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溶液剂-“可马上吃但不方便带“
溶液剂适合儿童随时服用和分剂量,但因溶液剂中常加入糖浆类的矫味剂,开封后不易保存,特别是大容量包装更不方便携带。
颗粒剂-“方便带但不能马上吃”
颗粒剂方便携带,但需加水溶解后服用,不仅不方便分剂量,开封后也容易吸潮。如果有的小婴儿只需要吃几分之一包,我们通常建议家长将整包溶解后,用带刻度的喂药吸管给孩子喂药。
泡腾片-“方便带但是有危险”
泡腾片便于携带和保存,加水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迅速溶解,因为泡腾片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但如果错误使用,比如孩子因为好奇,直接放进嘴里,瞬间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迅速灌入气道,导致孩子窒息死亡。
冻干闪释片-“方便带也方便吃”
冻干闪释片放入口腔后,通过唾液能在几秒之内迅速溶解,方便携带,服药也不受水的限制。最新的冻干闪释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得这一剂型在儿童用药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目前载药量较低、加工成本较高等问题仍亟待解决。(作者:李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