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助力除陋习(新时代新步伐)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3-24 15:03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提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法律目标,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上面临的全新任务。从滥食野生动物开始革除陋习,必将带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中,所谓非理性消费也在此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有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又如,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费能源资源等各种不良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笔者认为,革除陋习最关键的是引入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机制。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道路,重点都是放在经济领域并侧重生产环节。实践证明,作为短板的消费领域问题不解决,绿色发展就落不到实处。特别是某些人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陋习已到了非革除不可的时候。

  绿色消费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结合起来,使公众的消费权益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高度地融为一体,同时也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必将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建立绿色消费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产业政策(如国家有关部门已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科学技术、法制、市场环境,也包括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等思想观念的引导。

  陋习往往根深蒂固,难以根除,需要痛下决心,并把握好时机,既要坚决革除,又要重视方式方法,尽量降低社会震动和治理成本。在我国,革除陋习主要面临着物质层面和观念层面双重阻力。以滥食野生动物为例,物质层面涉及诸如养殖业退出等经济问题;而观念层面,可以通过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引导逐渐改变。在一定意义上,消费观是决定性的,只有扭转了消费观念,树立起绿色消费观念,滥食野生动物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