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文化产品要成为好作品甚至经典作品,除了不断创新表达方式、适应受众需求,内容质量的把控更是头等大事
戴上耳麦,聆听来自山间的潺潺水声、来自稻田的阵阵蛙鸣,感受大自然独有的灵动;打开电脑,“每一帧画面都精美到可以做壁纸”的镜头,让人领略到植物的勃勃生机——最近,在一些网络视听平台上,环境文化主题的作品,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环境文化产品,对于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并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编写环境保护读本,研发推广环境文化产品。
一款好的环境文化产品,不仅能让人从中获取关于自然、环境的知识,更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萌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可贵意识。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书籍、电视节目等,在一些网络视听平台上,环境文化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参与互动与分享的受众也不断增加。随着科技进步、视听技术转型升级,其表现形式和制作理念也更加多元化、有创意。比如,《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听见自然》等视听节目,就收到了不错的社会效果,也让人们有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感触自然的方式。由此,我们也期待,环境文化产品数量上再多一些,形式上再丰富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文化产品有着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科学认知自然的作用,在制作理念、内容把握上,需要更加专业、细致。前不久,在某视听平台的一档相关热门节目中,就有用户留言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提醒我们,在创新形式的基础上,还应在品质上多下些功夫。
总之,环境文化产品要成为好作品甚至经典作品,除了不断创新表达方式、适应受众需求,内容质量的把控更是头等大事。如此,它们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大家成长记忆中那抹不掉的一部分,也让保护生态的理念成为许多人生命底色的一部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5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