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塑料污染是实现清洁海洋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带动渔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的组织者在三亚市海棠区藤海村、天涯区西岛村和崖州区梅联村,资助贫困渔民捡拾社区海滩垃圾,在增加渔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加强其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海洋环境守护者。
梅联村的故事
刚过谷雨,海南三亚梅联村已是夏天的温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往日游人如织的角头湾海滩游客并不多,但60岁的陈垂跃仍像往常一样,和村里几个渔民走向海滩捡拾垃圾。按照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的要求,他们把捡拾的垃圾分类、称重,再集中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等候区里环卫车拉走。
老陈虽已近60岁,仍是七口之家的顶梁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桂万光推荐老陈参加了《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角头湾段净滩工作。每月从项目经费中支付给老陈一些补贴。
《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是由深圳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碧欧泉Water Lovers项目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共同实施的海洋环保公益项目,旨在带动当地渔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境治理中。
老陈对参加公益项目非常感激,做起事来格外认真。打了一辈子鱼的老陈对海洋有深厚的情感,即使不是捡拾工作日,也会去海边主动捡垃圾。爱护环境,守护海洋已成为老陈和梅联村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3年,桂万光带领村委会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共同在梅联村探索了一条通过渔村环境综合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为渔民增收的道路。2019年7月,他们再次争取到《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
梅联村积极推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服村民放弃密网捕鱼,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带动村里转产转型,村里减少了30多艘渔船,引入生态康养旅游项目,转型建起了200多家渔村民宿。梅联村人年均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人,增加至2018年底的7200元/人。
经过不懈努力,梅联村村民如今已摆脱了出海打鱼、外出打工的单一生活模式,逐步走上了一条有南海特色的渔村绿色经营之路。
共同呵护蔚蓝
性子有些风风火火的韩艳玲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管理人员,她还是海洋保护公益项目的负责人。为了落实好项目目标,韩艳玲和同事逐一到村委会推荐的每户贫困渔民家中走访。韩艳玲还和协会专家、工作人员一起,手把手教渔民如何做垃圾识别和分类。他们不仅对项目定期跟进,还不定期抽查,看项目是否按既定计划落实到位。
《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于2019年7月正式启动,为期一年,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项目组经过调研,选取了三亚市海棠区藤海村、天涯区西岛村和崖州区梅联村三个渔村海滩为三个捡拾点。在村委的推荐和工作人员走访调查后,项目组在每个村各选了5位贫困渔民参与捡拾工作。15位渔民每月8次对各村3公里长海岸线上的垃圾进行捡拾、统计,前后持续4个月。
韩艳玲告诉笔者,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管控,确保按既定计划实施。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从会长到普通职员,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时刻与身边人分享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宣传塑料垃圾对海洋、人类的危害,呼吁人们以低碳、绿色的方式生活。
经过4个月捡拾,共清理海滩垃圾50337件4346.96千克,其中塑料垃圾42337件,重2870.41千克。垃圾主要为渔网、鱼线、鱼绳、游客游玩期间丢弃的矿泉水瓶、饮料瓶、塑料包装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