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注的那些小心机,你注意到了吗

来源: 作者:李然 发布时间:2020-06-25 11:06       

  在购买食品时,你是否有看产品标注的习惯?市民廖小姐就有这个习惯,但最近她在看一款薯片时发现,能量标注为678千焦,仔细一瞧上面还标注着每份为30克,而这一盒薯片净含量却是104克,这让她认为“太鸡贼”(算计、狡猾、耍小聪明的意思)。其实,除了薯片,还有一些商品标注,乍一看有点让人心动,可实际上却藏着一些小心机。

  薯片:

  能量按30克标,感觉热量低

  “这个热量的标注法太隐蔽了。”6月18日,在渝北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上班的廖小姐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并配了两张薯片的包装图:一张是薯片包装上的净含量,一张是薯片的营养成分表。

  廖小姐告诉记者,她最近正在减肥,因此买零食时都要看看营养成分表上标注的热量,当天看到薯片包装盒上标注的能量为678千焦。“换算下来热量约为162千卡(1千卡≈4.18千焦),开始我还觉得这点热量不高,但我仔细一看,包装上是按照每30克的能量标注的,而整盒净含量有104克,换算下来吃完整盒薯片就摄入了约562千卡的热量。”

  “这完全是为了吸引像我这种减肥人士去吃薯片,也太不诚实了吧。”廖小姐说。

  ▲廖小姐购买的薯片营养成分按30克每份标注(摄影/张春莲)

  酱油:

  营养按10毫升标,感觉是钠低

  除了廖小姐看到的薯片是这样按份标注营养成分表以外,有些酱油也是如此。家住九龙坡区的刘女士说,她孙女两岁,因此家里在购买酱油时都会选含钠低的。“但有些标注上含钠看起来很低,实际算下来和其他酱油含钠量其实差不多。”

  为了印证刘女士的说法,记者在九龙坡区盘龙新城一些超市走访,发现大部分的酱油都是按照每100毫升标注营养成分,而一款160毫升的原汁生抽则是按照每10毫升来标注营养成分,其中含钠为783毫克,换算下来的每100毫升含钠7830毫克。这和其他品牌的酱油含钠量差不多,但不仔细看营养成分表上每份的数值,消费者很可能就误以为含钠低。

  果汁:

  100%果汁,是浓缩果汁加水

  当在购买果汁时,很多人或许会被饮料包装上的“100%果汁”标注所吸引,仔细看配料表上却添加有水。记者在市场上看到,一些标注为100%果汁的橙汁、菠萝汁、苹果汁等,配料表中都是水、浓缩果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可见这些100%果汁加的水比加入的浓缩果汁还多。

  对此食品专家称,《饮料通则》规定,直接水果榨汁或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原来的浓度,都可以称为“100%果汁”。而这些100%果汁实际上是“复原果汁”,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原榨纯果汁。

  ▲果汁含量为100%的某品牌橙汁产品配料表上是水和浓缩橙汁(摄影/张春莲)

  律师提醒:

  看标识别忽略总量

  记者查询了解到,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规定,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100克(g)和(或)每100毫升(ml)(或)每份食品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当用份标示时,应标明每份食品的量。份的大小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

  那么,上述的薯片、酱油等这样按照“份”来标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对此,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宏波律师认为,按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只能以每100克(g)和(或)每100毫升(ml)和(或)每份(须注明每份食品的量)进行标识。薯片一盒独立包装的净含量是104克,完全可以一次性食用完毕,那么在消费者看来,一盒薯片就是一份。经营者却以30克薯片来标识营养素含量,这是偷换“份”的概念,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部门依法投诉。

  关于100%果汁,唐律师认为,100%果汁给人以原榨纯天然的印象,而实际是水加浓缩果汁的复原,与人们普遍的理解不符,可以认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有关部门应具体规定这种果汁注明“复原”二字,不能用“100%果汁”来标识。

  另外,唐律师还提醒,市民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看商品标注的信息,别忽略总量、单位等信息。

  顾客讨论:

  包装标注你怎么看

  杨先生(30岁主管):平时买东西都喜欢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一些添加成分明明看起来低,实际一算并不低,总感觉有点误导人。看个标注还得仔细算,直接统一个参数来标注不是很好吗?

  梅梅(35岁家庭主妇):一直以为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都是按照100毫升或者100克来标注的。我们平时说一些营养成分的时候也是按照100毫升/克来算的,没想到有的却是按份,而且这个份还不是我们理解的一盒或者一包和一瓶,好容易被误导。

  陈先生(29岁 厨师):以为包装上的标注营养成分就是一整盒或整瓶的营养成分,没想到一直都理解错了。

  宋小姐(20岁 学生):看来今后买东西,不但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还得会算账。(记者 张春莲)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