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描绘“引黄入洛”生态新画卷

来源: 作者:张广兴 吴云骊 张玉鲁 发布时间:2020-04-03 11:24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洛阳市西部的西工区红山,蜿蜒流淌的金水河像一条美丽的飘带,两岸绿树参差,花草丰茂,而蓄水量800万立方米的金水河水库,水量充足,似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洛阳的西大门。

 

 

金水河,这条古老的河,洛阳市“引黄入洛”工程为她注入新生的动力,西工区“金水河生态公园”建设又使她焕发出全新的面貌。如今的金水河,经过西工区一年来大刀阔斧的建设和精雕细琢的提升,正在成为一条生态优美、内涵丰富、前景广阔的河。

金水河的改造和提升,是西工区推进“生态转型”和“文旅强区”的重大举措,是洛阳市“四河同治”的源头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实践。

生态转型,建设洛阳西北的“绿色源头”

金水河位于西工区红山街道西北部,发源于新安县云梦山东麓,流经新安、孟津、西工三个县区,全长30公里,其中金水河西工段长3.9公里,流经纸坊、寨坪、杨冢、党湾4个社区,和金水河水库相连。

经由“引黄入洛”工程,黄河水由小浪底南岸引水枢纽工程自流而出,向南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被送至金水河水库。

 

 

清澈的黄河水,使金水河水库水质改善,水量增长。由此,与水库一脉相连的金水河、涧河都得到了黄河水的补给。同时,经由涧河,黄河水流入洛河、中州渠,并往东经邙山渠流入瀍河,盘活了整个洛河以北城市区的水系,为洛阳市的生态优化和“四河同治”工程注入了源头活水。

立足于生态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好金水河周边生态环境,为工业区相对密集的洛阳西部筑起“绿色屏障”,也为洛阳市整体生态改善净化源头。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要求,金水河生态建设要注重保护好绿水青山,让自然生态与旅游业态相得益彰,努力满足群众亲近绿色、亲近自然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把宝贵的黄河水,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水。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神,西工区委、区政府结合“文旅强区”发展战略,提出建设“金水河生态公园”项目,并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放在全区建设的大盘子中设计谋划。

按照规划,“金水河生态公园”项目将对金水河两岸以及金水河水库周边1350亩的土地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其中包括1000亩的金水河湿地公园,和290亩的金水河植物园。项目建设涉及绿化、绿道、景观设计、公厕、广场及给排水系统,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金水河生态,提高周边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和发展潜力。

决策既定,雷厉风行;民生幸福,只争朝夕。2019年3月,西工区委、区政府对项目进行了集中论证和规划;4月,金水河植物园工程率先启动。一场改天换地的战役,在金水河畔铺开。

3天时间,289.372亩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完成;

5天时间,清运垃圾34633立方,黄土铺垫18.8万立方,拆除私搭乱建设施5000余平方,全部完成;

7天时间,金水河两侧130余亩土地平整到位。

这样的速度,体现的是效率,也是民心。金水河边的村民们,自发地到河滩帮忙拆除、清淤、平地,盼望着金水河改造带来的美好和幸福。

 

 

提升改造,“垃圾沟”变身“城市游园”

临近四月,春光明媚,金水河植物园绿意盎然,姹紫嫣红。雪松、银杏、广玉兰、樱花、海棠等70多种植物郁郁葱葱,4000余棵乔木、5万余株花灌木、20万余株小花木和1800余平方的草皮,装点了这片290亩的土地。红山街道办事处杨冢社区的几位居民正在在为花木浇水,不远处的施工现场,一条健身步道和一条500米的观光车道正在建设。

“以前这儿就是片低洼地。金水河一涨水这里就被淹,种树树死,种庄稼庄稼死,种啥啥不成,闲置了好多年。”70多岁的杨冢社区居民杨勋在工地帮忙,趁着休息,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在提升改造前,金水河边是一片荒滩。由于地势低洼,不知从哪年起,这片地成了垃圾填埋场,满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还有人在旁边建起了养猪场和各种私搭乱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并且存在安全隐患。村民最担心的,就是小孩子到河边玩耍遇到不测。

如今,昔日的荒河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变成了城市游园。目前,植物园的乔木、花灌木种植完成率已达到95%以上,水系管道已经完成,金水河水库8米宽步梯也已建成使用。

来到金水河植物园,满目绿意,各色鲜花穿插其中,幽静的小径蜿蜒曲折,漫步其中让人心情愉悦。植物园的旁边,就是波光潋滟的金水河。
   “现在,不管白天晚上,附近村民都过来溜达,这地方真是美哩很,住在河边,我至少能再多活20年!”杨勋高兴地说。

 

绿色发展,“金水河”变身“幸福河”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村民享受到了家门口的绿色福利。旅游产业的谋划,更让村民看到了长远的效益。金水河湿地公园项目,不仅福民,也能富民。

位于金水河下游的杨冢社区以前是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社区人口2100多人,村集体经济也很薄弱,其中还有7家贫困户。随着金水河的改造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在这里将得到实现。

按照规划,金水河湿地公园将会融合自然景观、健身运动、旅游休闲等多种元素,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成为洛阳近郊旅游休闲的胜地,届时周边的社区,都会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受益。

杨勋家有一个农家饭店。随着金水河环境的改善,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可以想象项目全部建好后,洛阳市民来这里休闲、游玩、吃饭的热闹场面,不让村民富,拉都拉不住,许多村民都在盘算着开农家乐饭店呢!”

一池黄河水,润物细无声。因为“引黄入洛”和金水河的改造提升,金水河沿岸800亩的农田得到了浇灌,水利条件的改善,让农业转型成为可能。从前种麦子、玉米的村民们,纷纷依托红山生态游的大开发,种起了樱桃、石榴、葡萄、柿子等特色农业。金水河岸,四季姹紫嫣红,瓜果飘香,各具特色的采摘园,成为游客休闲的心仪选择,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以前一亩地种庄稼年收入七八百元,现一亩采摘园收入近1万元!”红山办事处一位负责人说。

在金水河植物园不远处,循着隆隆的机器响声,记者来到金水河水电站。直径2米的管道从300米外的金水河水库引来黄河水,从落差12米的高度注入2台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200万度,并入国家电网,让引黄入洛的黄河水再次迸发动能。

  用好黄河水,节约黄河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在金水河项目改造提升过程中,西工区委区政府按照这一要求认真进行落实。
    金水河沿河800亩的土地灌溉,以前都是采取大漫灌的形式,费水费电,而现在则采取滴灌,把引水管道埋进田间,引到每一家的地头。

“仅此一项改进,就能节约近40%的水!”红山乡办事处副书记李宝通说。

 

 

传承黄河文化,金水河边的“文化长廊”

历史上,西出洛阳,跨过金水河,沿着金水古道,就能到达新安县的汉函谷关,至此可以踏上古老的丝绸之路。而金水古道,就从今天的纸坊老村穿过,至今仍留有青牛庙、三官庙等古老遗址。

纸坊村是一个以地坑窑院建筑为特色的古老村落。在金水河水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的时代,泄洪的水经常会淹没村庄。1958年的大洪水,迫使躲避水祸的村人纷纷搬到高处,原来的村落就逐渐荒废。

如今,随着金水河的改造提升,金水古道的文化脉络,和地坑院的老村记忆,都成为传承黄河文化的载体。目前,西工区正在挖掘、整理、开发,打造以“黄河文化”为内涵的金水河文化长廊。

  未来,在金水河畔的纸坊村和周边,游客可以看到古老的农耕文明,可以亲身体验犁地、播种、制陶、酿酒、木艺、蚕丝、丝绸纺织、传统染色、水碓造纸、陶艺、桑茶等各类传统工艺,也可以体验地坑院特色的民宿,还可以在研学基地里,看到各种各样《诗经》和唐诗宋词里的植物。

金水河,将是一条美丽的河,幸福的河,文化的河。沿着金水河两岸行走,你能看得见山水,觅得到乡愁,读得到历史,也能感受到临河而居的人民更加美好的明天。(张广兴 文/吴云骊 图/张玉鲁 洛阳报道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