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不等不靠 致富奔康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1-11 11:01       

广西天等:不等不靠 致富奔康

  图为天等犇犇合作社养牛场一角。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有一首民谣:“出门三座山,爬到腰也酸。一年累到头,看天来吃饭。”形象地道出交通问题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

  上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出山通道问题,天等县道念村立屯人民在3任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用了整整24年的时间打通了出山隧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天等县委、县政府将“立屯精神”进一步提升为“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激发贫困户斗志,以产业拉动就业,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顽强开路,“天等精神”激活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天等县委、县政府注重精神引领,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来谋划,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立屯精神”活动,同时不断赋予“立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激励全县人民奋力实现脱贫摘帽。

  据统计,仅仅道念村就先后举办脱贫故事会26场,累计听会群众3000余人;还采取“流动式小课堂”的方式,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知识竞答等活动,或组织田间地头、劳动一线实地参观、现场指导,形成比学赶超的创业脱贫热潮。

  村民王卫国是较早把广西米粉店开到北京的天等人之一。在他看来,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家乡精神是他生意越做越红火的重要原因。“最多的时候在北京开了5家分店,招收了50多名老乡到北京务工。”王卫国说,如今天等人开的米粉店已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扎根,高峰时全国店面有近3000家,一些上规模的米粉店还着手打造品牌。目前,道念全村外出务工创业超过1400人,每年带回的劳务收入超过3500万元。

  “送出去和请回来并行,一边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一边给返乡创业者提供平台,实现双向增收致富。”自治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天等县在县城周边建设了1335亩的返乡创业园,还出台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创建扶贫车间308家,带动就业人数逾万人,5686个贫困户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产业“造血”,“5+2”特色产业促进持续增收

  2018年,天等县结合实际确定了全县“5+2”特色产业,其中5个主导产业为优质稻、茄果类(辣椒)、牛、鸡、猪,两个自选产业为糖料蔗和桑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214户,在家发展产业的有17740户,产业覆盖率达100%。”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不等不靠,从零星饲养十来头牛到存栏200多头,贫困户梁仁山通过建设天牛养牛场,并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自己成功摘下“贫困帽”,还有效带动、指导周边村民通过养牛实现增收脱贫。“道念村历来有养牛传统,村里给每头牛4000元、最多每户2头牛的补助,保险公司还免费为贫困户肉牛投保,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梁仁山说,在政策支持下,当地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基地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集中圈养等多种良种肉牛养殖模式,与普通牛相比,良种肉牛每头利润可达5500元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天等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9.78%,贫困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建设达到100%,新型主体带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达25%以上的村占比100%;全县59个贫因村已全部培育有3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

  “根据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发展,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建立按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培训工作机制,以技能需求为导向,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产业扶贫培训。”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天等县还将加大产业扶贫的培训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并逐步完善电子商务进村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商扶贫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