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一起种,增产不增地(创新故事)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03-10 10:18       

  这些天,在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仁寿基地,劳作驱赶了初春的寒意。科研人员有的忙着锄草,有的驾驶着旋耕机在试验田翻地,他们正为3月底玉米播种做准备。

  仁寿基地不仅种玉米,同一块地里,过一段时间还要种上大豆。能不能把玉米、大豆种在一起,通过优化田间配置,做到增产不增地?200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

  如何在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的同时实现机械化种植,是摆在杨文钰团队面前的难题。

  玉米和大豆间套种属于高低位作物配置,按照传统种植方法,大豆由于缺少光资源等原因,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这一问题,杨文钰团队提出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形成以“选品种、扩间距、缩穴距”为核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实现了间套种高低位作物协调高产。

  据了解,田间玉米大豆通过复合种植优化配置后,玉米的种植密度为4100至4600株每亩,与单作玉米密度相当。大豆密度约1万株每亩,是单作大豆密度的七成以上。2003至2018年,这一种植模式在四川、重庆等地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数据显示,与纯种植玉米相比,同一亩地,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100公斤以上的大豆。

  针对玉米、大豆间套种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杨文钰团队与农机公司合作,研发出了适应带状间套作的播种施肥机、喷雾机和收获机,最终实现了种植全程机械化,让原本低效的间套作模式变得高效起来。在这一种植理念上,团队还发展出混合青贮技术,即将玉米、大豆粉碎打包发酵制作青贮料,这为高原地区解决冬春季牦牛饲草缺乏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杨文钰说,协调发展好玉米和大豆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技术,做好培训,打造高标准示范样板,推动这项技术实现大面积应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9日 19 版)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