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格的外立面,藏式木结构房屋和帷幔,门前种满花草,正午时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关街村庙沟村的诚信农家乐座无虚席。“别看我这地方不大,吃饭都得提前一周预订,今年到现在我已经挣了60多万元啦。”这家农家乐的经营者赵怀忠笑得合不拢嘴。
庙沟村现有农家乐80余户,从业人员400余人,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20余户,辐射带动30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而5年前,村里还是“脏乱差”。赵怀忠说,村子的变化归功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十三五”以来,甘南州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农牧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小康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100%;巷道硬化率达90%以上;主干道、主巷道亮化覆盖面达8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村庄内电话、手机信号、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农牧户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5年来累计建成1300多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农牧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群山环绕,树木葱郁,在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格尔康·康养森林营地依山而建,牦牛毡房、夜星观景房等14间原生态客房,带给游客独特的体验。
“森林营地去年建成试运营,一期开放之后非常受欢迎,客人多来自成都、重庆等地,仅10月就收入30多万元。”木耳镇镇长陈继荣说,森林营地项目提升了乡村旅游档次,更重要的是,木耳镇2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依托项目分红,2019年博峪村7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拿到2000多元分红。
甘南州注重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选点布局时,最大限度把贫困村纳入建设范围,共覆盖贫困村875个、贫困户2.66万户、贫困人口11.17万人,分别占全州54.5%、24.4%和22.8%。
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博峪村改造提升村民小组村道,铺设完善给排水管道,修建卫生厕所193座,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乡村旅游业也乘势发展起来。
截至目前,酒店、民宿、农家乐达80多户,带动贫困户68户。2019年博峪村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旅游服务业收入突破5600万元。
卓尼县阿子滩镇下阿子滩村村民牛保乐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受益者。2018年,牛保乐的妻子患了脑梗,他要照顾妻子、孩子,没办法出门务工。村里将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旅游产业起来后,垃圾清运和保洁需要人手,村里又安排牛保乐清运垃圾,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
“村子旅游越来越火,等妻子身体恢复好了,我也想跟着一起搞旅游。”牛保乐说。
海拔3000米的山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在这里的青稞酿出来的青稞酒,口感绵柔,回味甘醇。下阿子滩村酿造青稞酒有传统,可在以前难成规模。“现在青稞酒不愁卖,游客可以在农家乐品尝,很多还买了带回去。”在村里新建成的金色酒庄里,阿子滩镇党委书记纳卓东珠介绍,村民们还用当地的天然蜂胶和酥油生产口红,一推出就被游客抢购一空。
为了把村里旅游产业搞活、集体经济搞上去,下阿子滩村探索“党建+乡村旅游+种植业+加工业+电商营销”模式,全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如今,村里不仅民宿、农家乐发展起来了,山泉水、青稞酒、菜籽油都销售红火,加上蒸汽小火车、彩虹滑道等娱乐设施的运营,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40万元。
村财家底一厚,村民广泛受益。除了分红,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还可以通过“村聘”岗位再挣一份收入。“油坊、酒庄和民宿的收入一起分红,保守估计年底每户至少增收600元。”阿子滩镇镇长范玉峰说。
下阿子滩村是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缩影。甘南州近年来大力推进农牧村危旧房和村貌特色化改造,完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同时依托各个村子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体验型、特色产业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红色旅游型等五大类生态文明小康村。
5年来,甘南州旅游人次持续攀升,2019年全州接待游客达1447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4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