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全国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在3月中旬临时增加一场以“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想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筹办一场重要会议并不容易,特别是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负责承办本次会议的人资环委创新调研、议政方式,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议政群组织讨论,同时发函粤川滇三省政协以不同方式协助开展调研。至3月19日20时,共有266位委员在移动履职平台发言539条8.8万字,相关省市也提交了情况报告。
3月20日,2020年全国政协的第一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与中宣部、教育部、卫健委、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共同探讨阻断野生动物非法利用和不当利用、铲除饮食文化中陋习积弊的善策良方。
开展全民行动
近年媒体不时有我国某种珍稀野生动物因为滥捕滥食而濒临灭绝的报道,比如大鲵、穿山甲、禾花雀等。据科学家评估,我国两栖动物濒危程度高达42%,作为我国特有物种的大鲵目前是极危,基本只剩下养殖场里的种群了。而在所有致危因子中,人类过度利用,大量猎捕、养殖和食用野生动物排在第一位。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石。一定要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认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阻止过度利用的重要意义,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唤起全社会的责任担当。”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
“全面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全民的支持和配合。目前需要完善立法内容,创新体制和机制,调动全民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农工党北京市副主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他建议全面科学地建立可食动物的白名单,明确全社会的守法边界。建立有举报必受理、有案必查的责任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与司法监督相结合的公益诉讼机制,以社会易于理解的方式开展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提升全社会的守法意识。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北省副主委、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规划建设发展部副部长沈瑾看来,立法环节一直缺少“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内容,使得大量热爱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和非盈利性的民间公益组织难以“依法有序地”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他建议为直接或间接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公众提供制度化安排,赋权依法成立的从事环保公益非盈利动物保护的各类社会组织,有权对侵占、杀害、伤害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栖息地的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并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政府与志愿者和公益组织的协调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全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普及教育,开展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滥食野生动物是陋习、交易野生动物是违法!”沈瑾说。
“培育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移风易俗起到重要作用。革除陋习是移风易俗的长期过程,需要打持久战,打人民战争,除成文的法律外,还需要激活民众内心的法律。”通过视频连线接入发言时,是比利时时间凌晨3点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却丝毫没有倦意。他建议从科普角度广为宣传自然与人类、动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重视学校教育和教科书的影响,同时,重视发挥宗教、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不断优化社会价值取向。
加强宣传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认为,我国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原始社会人类捕猎野生动物是为了充饥果腹,封建社会品尝珍稀野生动物被认为是权贵者的享受。
“建议将食育提高到和德育、智育、体育等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宣传引导,在全民形成共识,推动将革除陋习由被动禁止转为自觉遵守。”顾建文表示。
1月25日率队支援武汉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在武汉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他对保护和促进药用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
“动物类中药材的使用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历史,在中医药防病治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同时,保护和促进药用动物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他建议加强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尽快恢复和增加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完善野生动物药材保护立法和规划,强化动物类药材使用管理。在农业、林草、科技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对制约野生药用动物养殖的核心技术及替代品研发进行科技攻关。
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看来,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提高认识是关键。
“国人吃野味的习惯由来已久,然而改变是必须的。在改变过程中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使大众自觉改变消费行为,是成功的关键。”陈君石说。
不破不立、革故鼎新。而在这一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呼吁媒体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普及常识、有效普法、长期监督的作用。“短期形成严打态势容易,但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长效监督,监督的不仅仅是法律的有效落地,还要监督权力,监督炫富的不良生活方式,监督扭曲的美食观。”白岩松表示。
强化遵规守法
“今后针对野生动物的专项立法,我以为可以有四、三、二、一。”通过视频连线在上海参与讨论的周汉民委员提出,对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和滥食应全维度禁止、全链条查处、全覆盖教育、全媒体宣传,在突出立法联动、司法联动、执法联动的同时,保护合法交易和合法产业,最终达到革除陋习积弊的根本目的。
对于在贯彻落实《决定》的同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有话要说。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依法持证饲养中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超过100种,价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基于《决定》,上述产业戛然而止。数十万家市场主体面临无法出售产品,可能立即关闭的急迫问题。完善相关措施刻不容缓。”李大进说。
在他看来,简单关停目前以食用为主要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饲养场所,会导致涉及百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发展陆生野生动物人工饲养也是有些县域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环境困难地区的特色扶贫项目,简单关闭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扶贫工作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他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依据《决定》和有关法律,制定、调整《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范围,扩大归属家畜家禽的动物种类,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正在合法饲养的动物种群转化为符合农业生产规范管理的家畜家禽,必须关停的,则应尽快制定具有实施可行性的,合法、合理、合情的补偿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于文轩关注的是执法问题。“普遍性的交易和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问题无法得到切实解决,很大程度上是执法不严所致。因此,对于已经建立的一些法律制度,如狩猎证、人工繁育许可证、动物检疫制度等,要加强实施。同时要提高执法力度,打击养殖市场和网络交易平台商家利用‘合法来源证明’对非法交易和使用野生动物‘洗白’行为。”
在全国政协委员、海关总署原副署长孙毅彪看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跨境非法贸易,是阻断其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应明确执法标准,加强惩治力度。“当前,在野生动物进出口监管环节执法上,执法标准亟须进一步明确,法律规定的惩治力度亟须进一步加强,一方面要严惩供给端,另一方面要严管消费端,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他还提出建立执法协作机制解决监管“断链”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执法空间外移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