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的腿擦伤了;老师,我肚子疼……”在校园里,尤其是中小学,这样的突发事件防不胜防,而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校园医生就成为孩子健康安全的守护者。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也将关注的视角对准了在青少年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校园医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引发我国政府对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在目前以及今后长期发展、建设方向上的一个深刻思考。这也引发我对校园卫生事业的思考。”提起这件提案的初衷,王欢告诉记者,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具体任务的第一条就是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而学校卫生事业的全面提高,势必是未来国家全面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现实中,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8年,一项名为《中国中小学校医室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引起王欢的关注。“这个项目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8个县市的923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其中只有518所学校配备校医室,校医室配备率59.37%。校医室卫生人员共538名。”王欢告诉记者,这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特别是遇到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师生突发疾病以及意外伤害时,校医要迅速地做出初步判断、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避免因无医学常识而延误病情。”王欢建议国家修改相关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规定,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成为每所学校的标配。
“调查报告显示,一半多的校医由本校教师转岗,兼职人员数量明显高于专职人员数。校医室人员持有的证书以教师资格证书为主占61.9%,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例最低。”在王欢看来,学校卫生是一门包含有环境卫生学、营养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心理学、体育学、建筑学、物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校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儿童少年的健康和发育同教育及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儿童少年的不利因素并加以控制,提出预防疾病、保障儿童健康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但是目前从事中小学校医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来源是社会招聘。这些有医学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校医工作后,由于岗位的不同,专业的不同,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才能胜任校医岗位工作。”她建议有关部门在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开展学校校医定向委培招生培养工作。
调查发现,校医室人员无职称、初级、中级、副高职称的人员分别占14.1%,29.7%,50.7%,5.4%,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旦进入学校承担校医工作,在职称晋级上将止步于中级,这不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王欢希望有关部门对于这一群体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问题进一步地政策研究,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校园卫生事业,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目前校园卫生室的职能定位也不够明晰。”王欢告诉记者,学校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限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办理条件,有很多学校即使有医学背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担任校医岗位,但是也不能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学校卫生机构也只能作为保健室存在。王欢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再进一步研究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明确哪些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哪类学校可以设立保健室,并进一步规范学校卫生室、保健室的工作规范,避免出现无证从医的现象出现。或者为具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卫生机构办理特定医疗机构许可证,并明确相关执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