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玩手机不管孩子,也是暴力吗?这本手册告诉你

来源: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0-10-31 15:09       

工作手册.jpeg

  父母一直在外面打麻将,不给年幼的孩子做饭,是对孩子的暴力吗?没打过孩子,但让孩子看到自己家暴,是对孩子的暴力吗?《消除对儿童的暴力工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可以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

  28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消除对儿童的暴力工作手册》发布会暨首届儿童友好伙伴论坛”在京举行。

  2010年,民政部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先后在7省份20个项目点开发了在村居设立儿童主任、开办儿童之家,在乡镇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等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模式。2019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初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村5级的儿童工作者队伍。

  《消除对儿童的暴力工作手册》介绍了针对儿童的暴力的一般形式、危害及性质,以及提高针对儿童的暴力的认识、应对和处理暴力的做法,同时介绍了支持儿童、家庭、学校、社区参与式预防和干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针对儿童的暴力?

  说到针对儿童的“暴力”,我们通常想到打孩子。但实际上,针对儿童的暴力定义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要宽泛得多。在我国签署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第19条第1款这么定义:“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手册》中,划分了9种针对儿童的暴力类型,即:忽略暴力、精神暴力、身体暴力、性侵犯和剥削、同伴欺凌暴力、自我暴力、有害习俗暴力、与大众媒介相联系的暴力、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暴力。

  其中,有些暴力类型很容易被忽视,如:

  忽略暴力

  问:父母一直在外面打麻将,不给年幼的孩子做饭,是暴力吗?

  答:是忽略暴力。

  问:家长低头玩手机,不管孩子,该做饭不好好做饭,不好好辅导作业,不尊重孩子意愿,是暴力吗?

  答:是忽略暴力。

  忽略暴力指儿童照料者有能力照料孩子、并有一定的知识和途径向相关部门获得医疗、出生登记或其它服务时,却未能满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未能保护儿童回避危险等。具体包含生理忽略、心理或情感忽略、忽略儿童的生理或精神健康、教育忽略、遗弃暴力等几种类型。

  精神暴力

  问1:我没打过孩子,但我骂过孩子是“蠢猪”,讽刺过他,是暴力吗?

  问2:我没打过孩子,但我让孩子看到我与他父亲打架,这也是暴力吗?

  答:这都是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指心理虐待、精神凌辱、辱骂、情感凌辱或忽视等。包括目睹家庭暴力、拒绝情感响应等。

  有害习俗暴力

  问:在某些地区,强迫自家不满18岁的孩子相亲结婚,或定娃娃亲,算暴力吗?

  答:这是有害习俗暴力。

  有害习俗暴力包括但不限于强迫婚姻和早婚、童贞检验等。

  针对儿童暴力的法律政策有哪些?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诸多法律和政策。包括:

  《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直接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法律。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此外,涉及处理儿童暴力问题的法律政策还包括《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和各省市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

  发现针对儿童的暴力怎么办?如何预防?

  《手册》指出,地方应建立儿童暴力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儿童遭受暴力,应立即报告。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国家强制报告制度,需进入法律程序;一种是民间报告制度,在民间社会处理儿童暴力问题。

  国家强制报告制度是我国保护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法定制度。《反家庭暴力法》《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都有明确规定。

  2020 年 5 月 7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委、 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了在强制报告制度中,谁来报告、报告给谁、报告的内容、报告后对受害者儿童的支持与保护、如何保护报告人等。

  由于不是所有针对儿童的暴力都需进入法律程序,《手册》中还建议居委会、村委会、学校或当地社会组织可成立专门机构来接受暴力投诉,儿童也可以投诉并寻求帮助。《手册》中还特别指出,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儿童主任应担负起了解社区儿童暴力状况的职责,及时报告儿童暴力,对于需要法律帮助的案例,要协助儿童或报告者报警、求医等。

  《手册》中还专门介绍了预防儿童暴力的家庭、学校和儿童支持,给出相应的针对性处理建议。《手册》指出,在社区预防工作中,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应肩负责任,支持家庭、学校和儿童反对针对儿童的暴力。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