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多个自热食品品牌得到资本助力。其中,食族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自嗨锅完成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的逾亿元B轮融资,莫小仙也获得首轮数千万元融资。这一系列动作说明自热食品正逐渐获得资本市场关注。
据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发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自热食品实现了71亿元的销售额,增速迅猛。不过,作为一个新兴品类,自热食品良莠不齐,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
业内指出,受疫情期间宅家经济的影响,自热食品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行业监管也应尽快提上日程,制止野蛮生长。在争抢头部品牌的时期,那些能持续建立品牌影响力并快速迭代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自热食品企业,都可能带来一些新变量。
自热食品增速迅猛
来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自热火锅增速达99.6%。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日前发布《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报告》则显示,方便食品中的自热食品的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4.4%,上升至2019年的7.6%,2019年销售额为71亿元,总体增速迅猛。
另据中信证券测算,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未来自热火锅市场规模将分别发展到120亿、300亿、600亿。
2014年以来,自热食品行业日渐火热,涌入大量品牌。其中,自热火锅玩家较多,既包括海底捞、小龙坎在内的传统火锅品牌,还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休闲食品品牌。此外,一些以自热火锅为主要产品的品牌涌现,例如自嗨锅、莫小仙等。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共有36家自热火锅企业注册,注册量逐年上升。在2016年,仅8家企业注册,而2019年,注册企业数量则为19家。
因受到懒人经济、宅人文化的催发,在行业逐渐扩大同时,自热食品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今年5月,莫小仙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金鼎资本独家投资,由青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渠道拓展、全产业链优化、品牌打造等方面,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今年5月9日,食族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众晖资本投资,青岭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主要用于品牌建设、人才引进和渠道拓展。5月11日,自嗨锅完成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的逾亿元B轮融资。
疫情期间,自热食品的销售热度也是不断攀升。今年春节,小龙坎和海底捞自热火锅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同一时段百草味线上方便速食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100%。食族人今年3月出货量同比增长30%,成交金额增长至9000万元。疫情期间,莫小仙的销量同比增长近400%,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可达8亿元。在刚刚落幕的6·18电商购物节上,自嗨锅则以线上全渠道销售破1亿元,爆款产品自热米饭同比增长1000%,一举占据自热食品品类的榜首位置。
对于自热火锅行业,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方便速食无论从品质上还是价位上,都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大家的接受程度会越来越高。火锅由于具备解馋属性,深受消费者喜爱,自热火锅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
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
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方式加热,而用自带发热包就能随时随地加热的预包装食品。实际上,自热食品并非是近几年才发明,其早期主要用于军方食品单兵食品,解决野外就餐问题。后军用转民用,自热食品开始用于方便食品中。从2015年起,因其方便携带、操作简便,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喜爱,自热食品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自热火锅更受欢迎。不过,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自热食品行业规范缺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2019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对线下及网络平台在售的20件自热方便火锅产品进行了测试,测试产品包括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三只松鼠等品牌,价格从16.9元至49.9元不等,测试项目包括外观及包装标识检查、锅体表面温度、发热包遇水反应释放气体、发热包二次加水反应、发热包成分及含量等指标。
测试发现,有6件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底部变形,有2件样品加热包未标明成分。按照试验模式判断,这样的产品在密闭的轿车里,两盒自热方便火锅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氢气,一旦遇上火源,比如点烟、开空调、发动发动机等,都有爆燃隐患。
据报道,2019年1月,一名男性乘客在乘坐G1684高铁时,曾因使用自热盒饭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车厢内烟雾滚滚并触发报警器,致使高铁减速行驶。后被乘警批评教育。也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在操作自热食品的过程中被炸伤。
缺乏标准尚处野蛮生长阶段
目前,自热食品行业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没有相关强制执行标准。2017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了《自热方便菜肴制品》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次发布自热食品的团体标准。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也组建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推动行业自律和行业标准统一。今年3月1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布《自热方便食品标准》团体标准,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安全标准。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产业端以及消费端来看,人口红利的叠加,使得自热食品进入到产销两旺的阶段,虽然相较于方便食品行业整体仍然较小,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没有国标的情况下,行业会陷入发展困境,安全性隐患也常伴左右,这制约了一部分消费。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行业标准有可能在2021年出台,届时行业将进入到发展的后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