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学会7日在南京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这十大进展包括: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埃迪卡拉纪新化石揭示动物的早期演化,侏罗纪擅攀鸟龙类的发现和膜质翅膀在兽脚类恐龙中的演化,热河俊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新模式,发现具有现代人特征的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植物化石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提供新证据,侏罗纪带羽毛恐龙为鸟类羽毛的分子演化提供直接证据,世界首例大熊猫古基因组、白垩纪缅甸琥珀揭示远古森林环境和被子植物昆虫传粉证据(二者并列),亚洲最古老、泥盆纪面积最大的化石森林及其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六亿年前化石揭示动物胚胎发育方式起源之谜(二者并列)。
据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詹仁斌介绍,上述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团队完成。内容涉及动物早期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脊椎动物演化(恐龙类、古鸟类、哺乳类等)、白垩纪琥珀生物群、古植物与古生态、古人类学、分子古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例如,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研究团队的张兴亮、傅东静等人在湖北长阳地区发现了一个距今5.18亿年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团队成员经过12年化石采集和研究发现,清江生物群形成于寒武纪大爆发极盛时期。与其它寒武纪生物群相比,清江生物群的相对多样性最大,新属种比例最高,软躯体生物类群最多,化石保真度最好,保存了原生的有机质,对它的发现刷新了人类对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
再如,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团队袁训来课题组在三峡地区约5.5亿年前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和研究了新的动物化石(夷陵虫)和一类特殊的遗迹化石。该项研究将分节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至少一千万年,为之后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大爆发找到更为久远的“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和《地质学》(Geology)杂志。
詹仁斌表示,上述成果集中反映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分支领域所取得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力。发布中国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对推动认知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化石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