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界人士来说,今日有点特别,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圣诞日。
文殊菩萨,为文殊师利之简称,意为妙吉祥,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象征“智慧”,经常与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
在藏传佛教中文殊菩萨也极受尊崇,为八大菩萨之一,其称谓和造型有多种,但面相常以两种出现,一种为猛相,多首多臂,旨在降服怨敌,消灭烦恼,但胸怀慈悲,属于密宗造像;另一种为静相,结发戴冠,面目慈祥,属于显宗造像。
在此,梵华君特意整理出一部分海内外博物馆内与文殊菩萨相关的传世文物,与诸君共飨。
铜文殊菩萨坐像
明代
高69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像头戴宝冠,冠后是梳理整齐的高发髻,发辫垂于两肩。菩萨圆脸丰颊,双目低垂,肩臂披帔帛,下身穿着长裙,坐于狮子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
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
明代 永乐
通高21厘米 底宽13厘米 底厚9.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坐像一头四臂,面相方圆丰满,双目俯视,神态庄严。头戴五叶宝冠,袒上身,细腰束裙,披肩长帛垂挂于前臂。主臂右手上举持剑,左手结期克印牵莲花茎,另一右手持箭,左手上举持弓,肌肤丰满,姿态端正,全跏趺坐。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
明代 永乐
通高19.5厘米 底宽11.8厘米 底厚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文殊菩萨坐像一头四臂,面相浑圆秀美,垂目俯视,神态安详。头戴五叶宝冠,袒上身,细腰束裙,褶纹转折自如,起伏流畅,潇洒飘逸。主臂右手上举持剑,左手结期克印牵莲花茎,另外两手右手持箭,左手上举持弓,全跏趺坐。端坐于仰覆莲座,莲瓣细长挺拔,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文殊菩萨像
明代
纵122厘米 横62.5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白石彩绘文殊骑狮像
唐代(618-907年)
高108厘米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征集
山西博物院藏
此像为汉白玉质,文殊菩萨半跏趺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上,袒胸,肌肉线条匀称优美,身佩璎珞,下着裙,衣纹繁复略显厚实,双臂及头部缺失。座下矮柱连接狮子背上;狮子昂首阔步,壮健雄伟,张口作怒吼状,更衬托了菩萨的安详持重。狮旁狮奴,头及手臂已缺失。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骑乘狮子,手持慧剑,比喻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之意,表示以大智慧大威德降伏外道。
鎏金文殊菩萨铜造像
西夏
通高58.5厘米 正面宽46.5厘米 侧面宽25.5厘米
宁夏博物馆藏
该造像通体鎏金,上部为文殊菩萨头戴高冠,面部圆润。大耳垂肩。双目微合。身着宽袖紧身天衣,胸佩璎珞,翻带绕体,手持如意。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莲花座下垫一火云纹蟠龙戏珠图案的披毡。下部坐骑为一头狮子。两眼圆睁,尾巴卷曲。菩萨神态安详,狮子侧首伏卧,呈现出既驯服顺从又不失威猛雄健的神态。1986年银川市新华东街铜器窖藏同时出土了7尊宗教人物像。均被定为一级文物,有菩萨像、天王像、和尚像。关于这批青铜器物的断代,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们应属西夏后期,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明代初期。1996年国家文物局的专家组确认其为西夏时期的文物。
铜漆金文殊菩萨坐像
明代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五髻文殊童子立像
镰仓时代 13世纪
木造 金泥 彩色
高43.3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五髻文殊以消灾为本愿,右手执智慧之剑(已失)、左手持梵箧(已失),斜披圣带。头顶五发髻十分可爱,圆圆的脸庞,微眯的双目,睿智、安详又显童趣。披帛绕臂飘逸而下,为静像增添了动感。
文殊菩萨骑狮像与众侍者立像
镰仓时代 1273年
木造 金泥 彩色
文殊像(中) 高48.9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五髻五方如来童子相文殊菩萨坐像
彩绘木雕
十三世纪
高46.1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春日文殊曼陀罗画像
绢本 著色 挂幅
镰仓时代 14世纪
纵93.8厘米 横34.6厘米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文殊菩萨持经图 挂轴
十七世纪
日本狩野兴甫绘
大英博物馆藏
此画于1913年入藏大英博物馆,画中文殊菩萨发髻高隆,秀发披肩,自然垂下。双手持象征智慧的般若经典,双目灵动有神,似在思维状微垂,下方是流动飘逸的祥云。
文殊菩萨像
敦煌木刻版画 四连张印刷
十世纪
纵63厘米 宽46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像这样四连张印刷的文殊菩萨像在一千多年前是十分稀有的,当时常见的连印佛像是小型简单的千佛坐像。
白文殊菩萨唐卡
十五世纪
纵88.90厘米 宽61.60厘米
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唐卡中的白文殊菩萨,头戴五叶宝冠,代表五种智慧。一面四臂。双足呈金刚跏趺坐安住于狮子座莲花月轮之上。
文殊菩萨像
绢本 水墨
元代
纵99.1厘米 宽31.7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描绘文殊菩萨的画轴,上有元代最杰出的高僧-中峰明本禅师的题跋,十分珍贵。文殊菩萨显五髻童子相,呈自在姿安住在青狮背上。
整理:梵华君
文图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