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新建:产业引入和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来源: 作者:伍策 一丁 发布时间:2021-05-29 08:05       

中国网5月28日讯 5月24日至5月26日, 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大会举办期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厉新建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产业模式最核心的有两个事情:乡村振兴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必须让他有更多的事情干;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起当地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厉新建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最核心的事情有两个方面:

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产业引入

乡村振兴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必须让他有更多的事情干。老百姓需要在乡村生产生活过程中,除了农忙季节之外的闲暇时间干一些什么事,如果闲暇时间不利用起来,他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经济收入的来源。

我们首先需要考虑这个乡村,怎么引入新的产业,而且这个新的产业引入进去的时候对乡村的老百姓进入的门槛是不能太高的,高技术产业直接进入,老百姓没法干。旅游相对而言门槛比较低,我们在怎么样用好当地老百姓农忙之外的闲暇时间、让他找到新的经济收入来源的时候,旅游业就是可以适当加快发展的产业。

一开始,老百姓可能会跟不上产业发展,但我们必须得充分地相信老百姓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中学”,这种能力和 “纯粹坐在那里看着学”完全是两种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老百姓有产业进来之后能够边干边学、提高他的能力,慢慢地让他们的能力跟上去”的问题。如果能够引入外部的精英,包括从乡村走出去的人退休之后能不能回归到乡村,来改善乡村人力资本的结构,这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此外,吸引从乡村走出去的人返乡创业,这也是一种方式。无论如何,每个乡村产业发展,都需要一个合适的产业引入。

一定要建立起当地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如果当地老百姓对自己的文化都不相信,没有自豪感,那这个乡村振兴肯定没法整。中华民族复兴也需要有文化认同,乡村振兴也需要有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老百姓看到,如果的珍惜我的文化,真的保护文化,从珍惜文化保护文化当中,就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这个发展机会同样会涉及到我们今天的旅游产业,事实上,我们今天推进的“文旅融合”不就是这种方式吗?

我们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旅游的发展,更好地让老百姓看到文化对美好生活,对个人的发展带来的帮助,这可能是一个方面;旅游是能够给地方带来新的产业切入点,能够带来新的流量,通过流量能够做更多的价值变现的机会,带来我们社会变化和价值的变现。地方物产也好,乡村中的妇女劳动力也好,一般来说乡村的女性会更细腻,旅游强调服务,休闲度假更强调服务,更细腻的服务也是一种竞争力,有这种方式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女性在乡村社会当中的社会地位。乡村社会也是个社会本身,也可能在男女平等演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稳固,这可能是一个方面。

处理好背景和前景的关系

厉新建强调,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背景和前景的关系,或者处理好具体的产品和平台角色扮演之间的关系。

民宿是乡村旅游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抓手,但是民宿要扮演的角色,一定不是简单地让人们来乡村旅游的时候,能够住上一个非常有情怀的非常高的住宿,民宿一定不是简单的住宿产品的供应商,民宿是乡村的其他的物产,其他资源整合的平台。如果要让更多的中国人到乡村去,真的在那里发呆,待上三天,什么事情都不干,你会发慌的。所以,你既需要待在一个很好的住宿空间中,但是你还是需要走出这个住宿空间到更广泛的乡村空间中。

“怎么把平台枢纽的角色充分地利用好,通过民俗让人发现乡村更多可以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元素,充分地把它组合进来,这是乡村旅游发展非常重要的。” 厉新建如是说道。

厉新建以莫干山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莫干山是乡村旅游发展典型的代表。对于民宿主来说,民宿的主人手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你要去预订莫干山的民宿,他会问你要不要用车,用车我给你推荐,你一想到了还得找出租车,还不如让他推荐比较放心一点。实际上,这已经是基层结构在中间所起的作用,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出了问题找他,这已经体现出这个民宿的乡村资源组织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把乡村更好的整合起来,让乡村振兴更好地进入到消费市场,对乡村的带动会更大一些。” 厉新建期待。(伍策 一丁)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